本文字数: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
关键词:烫食、疾病
刚出炉热气腾腾的包子,早餐桌上刚盛出的热粥,鲜香美味冒着热气的汤羹,还有就是趁热吃才爽快的石锅拌饭、过桥米线、麻辣火锅。这刚出锅热乎乎的第一口美味,令众多吃货们馋涎欲滴。但这趁热吃是爽快了,却容易吃出不少问题,且听我跟你分析分析。
1、过烫食物导致消化道粘膜损伤
咕噜咕噜的涮锅里,红红的牛肉片,眨眼间便成了褐色的熟肉;翻滚的汤锅里一颗鸡蛋打进去,筷子一搅,蛋花飘飘。为何它们熟的如此之快?这是因为蛋白质在60℃以上的温度下,会发生快速的变性,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人体薄软娇嫩的消化道粘膜由众多细胞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烫的食物会让消化道粘膜中的蛋白质分子饱受高温的折磨,发生损伤。
2、粘膜的应对措施
人体适宜的进食温度为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50℃—60℃之间。70℃左右的热食热饮会给娇嫩的口腔、喉咙、食管黏膜造成轻度灼伤。但由于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的功能,可修复轻度受伤的粘膜,所以偶尔的烫伤并不需要担心。
但对于经常吃烫嘴食物的人们来说,消化道时刻处于危机状态。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烫伤我,我就开启疯狂修复模式。这一高强度的修复工作容易导致黏膜的增生增厚,对热刺激的反应也就降低了。如此一来原先的温度已经满足不了这群烫食爱好者了,他们很有可能陷入一种越来越不怕烫、越不怕烫越要吃烫的恶性循环。
3、疾病找上门
烫食最先对口腔下手,我们都有不小心被食物烫着嘴的时候。尤其是吃麻辣烫的时候,图一时之快,事后嘴巴却掉了一层皮,舌头发麻味感降低。另外太烫的食物会烫伤牙龈,导致牙龈溃疡,或引起牙本质过敏,引发过敏性牙痛。
烫食经过嘴巴后,下一步就要祸害食道了。烫食如果频繁引起食道黏膜损伤,就可能引发食道溃疡和食道炎等问题。另外,受伤的食道黏膜在夜以继日自我修复中,可能就会犯下大错,生成变异细胞。当这些不法分子积少成多时,量变极有可能引发不被期望的质变。食管黏膜上皮的表面可能出现肿瘤,随着肿瘤组织面积的扩大,它们侵占食道的空间也越来越多,很多患者都是感到吞咽困难医院就诊,这时候后悔就有点晚了!
烫食经过口腔、食道,温度已经有所下降,但过烫的食物还是会用它的余热伤害你的胃。烫食进胃,刺激胃粘膜,可能会有“烧胃”的感觉,加重了胃的负担不说,还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可能引发胃溃疡、炎症等问题。科学研究发现,爱喝功夫茶、生滚粥的潮汕人,爱喝大碗烫粥的太行山区居民,常饮滚烫奶茶的新疆哈萨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贲门癌的高发人群。热饮虽好,可不要贪杯哟!
吃烫食的坏处已经说得够多了,在这里温馨提醒大家,慢点吃,凉一点吃,保护我们的消化道,从吃饭时轻轻吹几下开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