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吃粽子了吗

今天,你吃粽子了吗?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你知道吗?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

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

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01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

说法甚多。

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流传最多的几个:

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

纪念屈原说

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被消职流放,后楚国亡,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说

春秋时期,伍子胥楚国人,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后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02

端午节冷知识

过了那么多年的端午节,

你知道这些关于端午节的冷知识吗?

下面就跟随几位和端午有关的“大神”,

一起涨姿势吧!

1.雄黄虽好,但别贪杯!

虽然白娘子本身怕雄黄,但是人类也承受不住大量的雄黄酒,尤其是加热过的雄黄酒。

2.屈原竟然不姓“屈”?

怎么样?是不是没想到?屈原其实姓”芈”(发mǐ音),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的国姓就是芈。

3.端午还有几十个别名?

虽然我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别称,但是端午节却是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4.划龙舟还能抢亲?

浙江建德有一个渔村,他们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龙舟抢亲”,只有成为在端午节比赛中划得最快的那艘龙舟,才能抢得美丽的新娘。今年端午,你要不要到建德去抢一个新娘?

5.为什么端午要吃咸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危害人间,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这红油鸭蛋就是其中之一。

03

民间习俗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划龙舟

端午节最著名的体育活动当属赛龙舟。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追悼屈原,在划龙舟的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挂艾草、菖蒲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

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饮蒲酒、雄黄酒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

04

端午食粽

桃儿红,杏儿黄。粽子香,包五谷。

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当然,说到端午,重头戏还是吃粽子!

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所以每年一到端午吃粽子,就要展开一场关于粽子甜咸的大战,你要pick哪一款呢?

▲南京大学关于粽子口味偏好的调查图

红色代表甜,蓝色代表咸

颜色深浅代表倾向的明显程度

中间的绿带是中国南北自然分界带

粽子全身是宝

糯米本身性味甘温,能温补脾胃、补益中气;

包粽子的荷叶,有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的作用。

箬竹叶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

近年来研究证明,箬竹叶多糖物具有抗癌效果。

粽子年年都吃,各种口味也是不断变化,可买的粽子再好吃,也比不过自己亲手包的粽子。

如果是自家制作,可以根据家里人每个人身体的情况作一些改良,然后用彩色棉线或者样式区分开,那就更有养生、避疾的作用了。

糖尿病:粗粮粽

糯米升糖指数高,糖友可用杂粮代替部分糯米,粗粮和糯米1:2的比例混合,如燕麦、紫米以及红豆、芸豆等一些豆类。

心血管病:素菜粽

好多肉粽是高油脂、高热量、低纤维,不健康,内馅可用香菇、芥菜沫儿等素菜作原料,可口,且热量低,纤维含量高,再放碎萝卜干、香菇、栗子等一并切丁炒香,加喜欢的调味品,包入粽子,别有风味。

养生美容:枣子板栗粽

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栗子有补气健脾、益肾功效,馅儿选红枣、栗子做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营养品”。可单独包,也可混合包入。

吃粽子注意事项

1、少吃。粽子一般由糯米制成,虽然好吃,但黏度高,非常不容易消化。多吃粽子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摄入。所以一餐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更不要当饭吃,顿顿吃。

2、看情况吃。现在粽子都很高级,肉、豆沙、蛋黄……各式各样被包进去,结果是脂肪多、糖分多、热量高。如果是超重、高血压、血糖高的人,最好忌口。即便没有这些症状,最好也不要蘸糖吃。

3、搭配着吃。吃粽子容易让人产生饱胀感,注意少吃,最好还要与其它帮助消化的食物搭配吃,比如纤维较多的蔬菜,或者配合喝一些红豆汤等。注意,不要和冰西瓜等凉性食物一起吃,容易加重肠胃负担,造成不适。

4、变着花样吃。其实粽子只要形状还是粽子,内容大可随意换。从粽子的原料上动动脑筋,比如包一些五谷杂粮,还有红豆、红薯等对孕妇有益的食物,粽子一样能变成健康食品。

5、粽子不适合做早餐。早晨是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而由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黏性高,不易消化,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可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同时,还会出现泛酸、烧心、恶心等情况,从而影响一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当然,晚上睡觉前也尽量不要吃粽子,否则会导致胃胀。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食用后散散步、慢跑、做做运动,这样便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或者吃些山楂片、健胃消食片、酵母片来帮助消化。

端午节,它对于我们的意义

远不止是简单的吃吃喝喝,

它不仅深刻体现了

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和谐关系。

特别是对于远在他乡工作的人来说,

更是一个难得的假日,

是一个和可以家人相聚的好时间,

可以回去看看父母,

陪他们唠唠家常,

静静地陪伴着他们,

共同守护着这份幸福。

端午快乐

君廷KTV营运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头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d/2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