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内科的小张医生比较烦,他的一位患者反复主诉胸痛,按照冠心病用药治疗也不见效,甚至几次半夜到急诊就医,心电图、心肌酶都未发现异常,还做了冠脉造影术,造影结果也是阴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小张请其他科室医生会诊,讨论后才发现:原来,这种胸痛并非心脏病,而是一种消化道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又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RE),顾名思义,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很多疾病都是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但食管炎却是一股清流——它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即使病情很严重的患者,也可能没有任何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而是仅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或胸骨后疼痛。
更加坑爹的是,食管炎的胸骨后疼痛,可能会与心绞痛同时存在,而且还都能用硝酸甘油缓解,进一步增加了反流性食管炎的隐蔽性,造成了鉴别诊断的困难,使得很多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确诊。
无独有偶,另一位患者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他的病情更具有欺骗性——先有心脏病史,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使得患者和医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更是走了很多的弯路,确诊过程一波三折。
一年前,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半年左右,又开始频繁出现胸痛,调整用药未见缓解,怀疑支架再狭窄,医院做了一次冠脉造影,发现支架好好的,别的血管也没有问题。
患者心想:医院太小了,水平不够高?医院,找专家又做了一次造影检查,结果还是一样,心脏啥事儿没有。可是患者还是天天喊疼,喊得医生都怀疑人生了:是不是急性心梗发作时的极端痛苦体验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影响?好,加用抗焦虑药!几天的药吃下去,原本爽朗乐观的患者变成了蔫茄子,然而,胸痛还是每天发作,丝毫未减。
最后,在患者因其他问题去消化科就诊时,医生详细询问了这位患者“心绞痛”的发生时间和特点,又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才终于结束了为期半年的曲折求医路。
其实,反流性食管炎也有自己的特点: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发作更为频繁,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处于平躺体位,而且食管括约肌更加放松,二者作用累加,更易于造成反流。而大部分心绞痛都在劳累后或者活动后发作。
再次提醒大家:引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胸痛不一定就是心脏病。
当出现胸痛症状时,除了及时就医以外,还要把疼痛的发作时间,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详细告知医生,这样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特点,为患者及时诊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