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贝拉唑多中心临床协作组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雷贝拉唑;药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黏膜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我国北京和上海的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约5.6%。RE的治疗主要依赖促动力剂和抑酸剂。雷贝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在抑酸方面,具有起效更快,作用持久稳定,能有效治疗RE。正文观察不同程度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反流症状特点和对雷贝拉唑8周治疗的疗效。
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78例经内镜确诊的RE患者,按洛杉矶分级标准(LA)分为A、B、C、D组。患者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共8周。观察不同程度RE患者的反流症状特征以及雷贝拉唑治疗后症状变化和8周后RE治愈率。
74例RE患者完成8周疗程。91.9%患者有烧心和反酸,68.9%有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和胸骨后疼痛发作程度和频率并不随RE程度或频度加重而增加。A+B组和C+D组RE患者的反酸和烧心程度和频度均以中、重度为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疼痛在不同程度RE患者中发作程度和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第1天,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症状的消失率和缓解率分别为26.5%、42.6%、47.6%和51.5%、64.7%、68.7%,用药1周后各反流症状消失率和缓解率可高达50%以上和80%以上。8周治疗后复查RE愈合率为94.6%(70/74)
RE患者的症状不因RE程度加重而增加,雷贝拉唑对RE患者的反流症状和RE显示有效和疗效迅速。
雷贝拉唑作为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结合,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有文献报道,与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或40mg泮托拉唑比较,20mg雷贝拉唑能更有效地抑制胃酸。基于雷贝拉唑起效迅速的特点,对于那些间断出现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来说,可采用按需治疗,包括NERD。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我们
长按我们
有问题请联系ID:sybfyy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裂变式营销卡力孜然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