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不规律和避不开的酒局饭局,让患上胃病的朋友越来越多。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这一对儿,是最折磨人的。胃酸烧过食管的灼痛加上停不下的呃逆,还难治绵延,西医也往往没什么好办法。
不过,咱们中医有好方,而且可以一剂见效。来看看周耀庭老师的高徒——李明先生的经验总结吧——
初诊记录
年5月12日
王某,男,42岁。
主诉:打嗝、泛酸、烧心1个月。
现病史:1个月前因喝酒引发胃病复发,泛酸、呃逆,食管烧灼感,胃脘疼痛,受凉后加重。大便不成形,每日1次。医院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服用西药效果不明显。故寻求中医药治疗,缓解病痛。舌质红,舌苔白厚腻满布,脉弦细。
既往史:乙肝小三阳,浅表性胃炎。
化验检查: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诊断:胃痛。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中焦虚寒,肝气犯胃。
治法:温中散寒,疏肝和胃。
处方:醋柴胡10g,川楝子10g,广郁金10g,青皮10g,陈皮10g,黄芩6g,黄连3g,吴茱萸5g,法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20g,煅瓦楞20g,海螵蛸10g,苍术10g,枳壳10g,厚朴1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复诊记录1:年5月19日
药后泛酸大减,呃逆基本痊愈,胃脘饥饿时隐痛,大便已成形,舌淡红,舌苔白厚腻程度减退,脉弦细。
证治同前。上方去厚朴,加白芍10g,元胡10g,14剂,水煎服。
复诊记录2:年6月19日
药后泛酸、呃逆、胃痛未发,二便正常。舌质红,舌苔薄白腻。脉弦细。
证治同前。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剂,巩固疗效。
跟师侍诊期间,亲历周老治愈无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钦佩不已。独诊期间,依据周老辨证思路,学习周老选药配伍,治疗本例患者,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慢性胃炎病史,受凉后加重,大便不成形,表中焦虚寒;患者工作紧张,烦急,情绪波动,泛酸,呃逆,表明肝气犯胃,气机逆上。故治以温中散寒,疏肝理气,降气和胃。
2.方中用醋柴胡、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白芍平肝,青陈皮、枳壳、厚朴、法半夏理气和胃,黄芩、黄连、吴茱萸、煅瓦楞、海螵蛸清肝温中制酸,旋覆花、代赭石平肝降逆,元胡、白芍止痛。诸药配伍,中焦寒气得散.肝郁气滞得舒,使中焦升降归于正常,则胃脘泛酸、呃逆、疼痛不适缓解乃至消除。
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临床表现
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2、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
3、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治疗
1、内科治疗
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但会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藻朊酸泡沫剂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3)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4、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反流性食管炎隶属于中医“吐酸”“胃脘痛”“噎膈”等范畴,其病位在胃、食管等,与肝、胆、脾关系密切。主因饮食、禀赋及情志不调而诱发本病。
(1)饮食:
①嗜烟好酒:以中年人居多,烟酒之品入中焦脾胃易化热生湿,湿热交蒸,灼伤胃经;
②贪食寒凉:脾者喜燥恶湿,寒凉之品误入中焦,伤及阳气,脾阳亏虚无以运化水湿,致湿浊内生,加重脾虚;
(2)禀赋: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可见脾肾两虚之证;
(3)情志:
①性情急躁:肝属木,主条达,其气向外而疏泄,急躁易怒可致肝气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例如暴怒可致气血上冲于头目而致中风)
②情志不遂:焦虑、抑郁等情绪易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木郁乘土;
上述病因,均可致脾虚失运,日久脾气下陷,胃失和降,发为本病。
2.我的治疗思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有两大病理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根据反流物性质的不同,我们大致分为三型:酸反流、碱反流和混合型反流。
故治法上,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促进胃动力和抑酸,以和降胃气,调整脏腑功能。这一点和西医治法略有相似之处。但中医治病求本,故重在调整气机升降,调和气血阴阳。
3.症状分类与日常调护本病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胃气上逆,临床上又有寒、热、虚、实之分,肝、胆、脾、胃之别,如下表所示。
结合不同证型,我将为大家提供不同的治疗及调理方法。
脾气虚弱型
舌象:
表现:胃中灼热,反酸,烧心,早饱,腹胀,便溏,面色晄白,平常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
小药箱: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日常调护:此型以老年人多见,临床常见病如食管裂孔疝、顽固性反流等,病情迁延不愈,多反复。故饮食上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长期摄食不足所致者,应适当增加饮食,改善营养状况。
脾胃虚寒型
舌象及胃镜:
表现:面色晄白,胃中灼热,反酸烧心,脘腹畏寒,遇凉则泻,平素怕冷,甚则手足不温,夏恶空调,舌淡胖。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补虚。
小药箱:参苓白术散;理中丸。
日常调护:此型以老年人多见,故饮食上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暖,冬季避寒就温,春季培补阳气;平时可用黄芪、仙灵脾、人参等作带茶饮,以温补脾胃。
肝胃阴虚型
舌象:
表现:反酸烧心时作,口干,饥而不欲食,舌体瘦小,暗红,少苔或无苔。(人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降低)
治法:滋肝益胃,补气养阴。
小药箱:养胃舒
日常调护:
1.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等温燥伤阴的食物。
2.检查胃镜看有没有胃体萎缩的问题,抽血查一下人胃蛋白酶原,PGI、PGI/PGII减少,胃壁细胞抗体阳性,胃泌素等。
3.可以吃一点酸甘养阴的药食同源中药:芍药、甘草、乌梅、酸枣仁、太子参、麦冬、玉竹、石斛、五味子。
肝胃郁热型——酸反流
舌象及胃镜:
表现:胃部灼热,反酸嗳气频作,甚则胸骨后疼痛,口中异味,平素怕热,性情急躁易怒,口渴饮凉,大便偏干,舌质黯红。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和胃。
小药箱:左金丸
日常调护:
1.此型以中年人多见,多因吸烟嗜酒致中焦湿热内盛,肝胆失疏,郁久化火,横逆犯胃,肝胆之热挟胃气上逆所致。
2.应少吃甜食、玉米面、高蛋白饮食、韭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煎炸食品。
3.小药房:可用川贝母6g、钩藤10g、泽泻15g、海螵蛸15g、炒栀子10g、刀豆子20g等水煎服。
4.饮酒过多,湿热内盛,而见呕吐痰逆、心烦、胸脘痞闷、食少倦怠者,可用葛花20g,枳椇子20g作代茶饮或水煎,可解酒醒脾,清热除烦。
胆胃郁热型——常见于胆汁反流
舌象及胃镜:
表现:胃部灼热,偶有反酸,口苦,胃脘灼热,恶心,呕苦,不明原因的呕恶,性情急躁,心烦失眠,大便偏干,舌质黯红。
治法:清胆和胃
小药箱:六味能消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日常调护:
1.少吃油腻煎炸食品。
2.注意调畅情志,避免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此类人群多对自己身体的感受特别敏感,总是怀疑身体出问题。故而症状经常反复。
气郁痰阻、痰火上扰型
舌象:
表现:咽部异物感,反酸至咽,心烦失眠,舌红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降火,理气和胃。
小药箱:丹栀逍遥散
日常调护:
1.此型以女性多见,多因情志不舒致肝郁气滞,肺胃气失于肃降,津液失于下行,故聚而成痰,贮于肺内;心肺同居上焦,日久痰郁而化火,痰火扰心故见本证。
2.故日常应调畅情志,适当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去做有利于自己身心的事情,譬如运动、静坐或阅读书籍等。
3.咽部异物感多因反流物刺激咽部所致,故临床上仍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为主。
积滞化热型
舌象:
表现:胃中灼热,反酸烧心,嗳腐吞酸,口中异味,大便不调,气味臭秽,舌苔根部厚黄腻,脉滑数。
治法:消食和胃,清热化湿。
小药箱: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六味能消丸。
日常调护:
1.本型可因节后摄入过多、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等致食积内停,日久化热,;故应节制饮食,尽量做到每顿只吃“七分饱”,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三餐定时定量;同时适度运动,控制体重。
2.因节日期间聚餐较多,大大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可通过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监测幽门螺杆菌。
肝胃不和型
舌象:
表现:胃脘不适,以胀为主,嗳气频作,伴泛酸、烧心,且每因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胁肋不适,甚则攻撑作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
小药箱:气滞胃痛颗粒;逍遥散。
日常调护:
1.调达情志,缓解压力,多交流,多表达,家庭多支持。
2.可用玫瑰花、菊花、薄荷等水煎或代茶饮,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瘀血阻络(瘀毒内结)
舌象:
表现:反酸烧心,甚则胸骨后疼痛且夜晚发病或加重,病程日久,反复不愈,胃镜示糜烂,可见陈旧血痂,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紫黯,甚则有瘀斑,脉涩不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小药箱:血府逐瘀软胶囊
日常调护:此型多因久病入络所致,因瘀血属阴,夜为阴,人卧则血归于肝,瘀血内阻,影响肝之疏泄,日久可致肝郁克土,夜间疼痛加重;故平素可服三七面、珍珠粉、丹参等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认识及其分型,我先介绍到这里,下一期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常用中药,以巧妙应对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并深入讲解其他相关知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