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王立东
中国食管癌临床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显示,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是食管癌临床流行病学突出特征之一,食管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食管鳞癌极具中国特色,西方国家研究成果借鉴共享较少,建立基于中国人多中心大样本分析的诊断和防治标准十分迫切,是中国政府和学者的历史责任。其中环境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是导致食管癌发病风险的重要基础。
食管癌临床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的研究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果,20年间,笔者团队走访了医院,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吉林等13个省,几乎涵盖中国95%以上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治疗和临床相关信息收集、核对。
近4万名研究生、医学本科生、各级市、县及乡镇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参与资料库的建设。比较特色(少见或罕见)的食管癌资料库有同卵双胞胎病例,进行了河南卫辉、陕西咸阳肿瘤双胞胎流调及四川渠县贵福乡双发食管癌双胞胎流调等。
共收集了4万例食管癌生物样品。先后走访12万个自然村、余个县、市和0余个乡镇,已完成15万例患者-年间的随访。
林州居民迁徙到山西长治市年后,生活习惯、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几乎与山西当地居民相同。但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仍与林州当地居民相似,说明地理环境因素未明显影响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的发生率,提示遗传因素对食管癌变起重要作用。
南澳县是一个位于广东汕头市东北方向38公里的小岛。由于交通不便,形成自然隔离人群。历史考察该岛人群为中原移民后裔,苏敏等学者将南澳县食管癌、贲门癌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与中原食管癌、贲门癌高发区林州市和磁县进行比较发现:南澳县居民与当地人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基本相似,但该人群食管癌、贲门癌标化发病率与林州市、磁县基本一致。
不论在太行山区还是在南海海岛,地理环境巨大变化似乎对食管癌发病率不起作用。基因变异所决定的遗传易感性和可能致癌的饮食及生活环境因素二者交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食管癌高发的原因。
随访中发现有例中晚期超长期(≥10年)生存患者,其中安阳林州普查有超长期生存患者(≥20年),分析这些患者特征对研究影响食管癌生存期显著差异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食管癌患者左、右开胸术的争论由来已久,对于食管癌患者左右开胸术后生存期比较,收集到的这些病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林县人50年前的期盼是“水通!路通!食管通!”,对中国食管癌进行临床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编辑:线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