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五位和死亡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由于食管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一位。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最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营养不良会降低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敏感性和精确性,增加放疗不良反应,进而降低疗效。
多项研究表明,积极的营养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体重下降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一、营养治疗的目标食管癌放疗患者开展营养疗法的目标主要为:
①评估、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
②提高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和依从性;
③降低食管癌放化疗不良反应;
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营养治疗的适应征:食管癌放疗患者情况满足一下任何一项均应进行营养治疗:
①中-重度吞咽梗阻;
②一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
③体重指数<18.5;
④PG-SGA≥4分;
⑤患者营养摄入量少于正常需要量60%达到3~5天以上等。
三、营养治疗的时机:食管癌患者在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但尚未出现营养不良的时候营养干预便开始实施,效果最理想。因此,一旦确诊食管癌便应该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进行营养疗法。
1、目前我院营养科现正应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价工具为:
?①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主要应用于住院患者);
?营养评价工具:PG-SGA;
PG-SGA是专门为肿瘤患者设计的肿瘤特异性营养评估工具,是目前在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PG-SGA由患者自我评估和医务人员评估两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包括体重、进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需求、体格检查等7个方面,评估结果包括定性评估及定量评估两种,根据不同的营养状况,采取不同的营养干预方式。
四、营养治疗的途径:营养疗法的途径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
肠内营养更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并发症少且价格低廉,因此只要患者存在或部分存在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就应尽可能考虑肠内营养。
1、肠内营养途径主要有口服和管饲。
肠内营养途径的选择遵循四阶梯模式,见图1。
2、部分患者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完全满足正常人体需要,这时应该考虑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
(1)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主要适应证:
①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浓度低于mOsm/kg·H2O;
②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愿置管;
③导管相关感染或有脓毒症。
(2)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包括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其主要适应证有: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浓度高于mOsm/kg·H2O。
特别提醒对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治疗的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调整,目标就是满足患者足够的能量以及各类营养素的需求。五、家庭营养治疗:食管癌放疗患者出院后,由于疾病前期营养摄入不足、肿瘤未完全消退、放射性食管炎、食管水肿、放疗引起的食管纤维化和狭窄等原因,仍可能经口摄入营养不足而需要进行家庭营养疗法。
家庭营养疗法包括家庭肠内营养和家庭肠外营养。由于家庭肠外营养的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较严重,故较少使用。家庭肠内营养因其应用简便、安全,是家庭营养疗法的主要方式。患者家庭肠内营养要求医师为患者选择和建立肠内营养途径、制定肠内营养方案、监测肠内营养并发症并对营养过程进行管理。家庭肠内营养对患者和家属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应该在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以保证家庭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潍医附院临床营养科目前可以设计各种能满足患者家庭营养治疗的肠内营养方案:
几个简单的格式化的联合营养方案举例如下,在均衡营养的日常饮食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口服营养补充方案:
1、无糖尿病患者:全营素+乳清蛋白粉;ml,tid;
2、有糖尿病患者:纤维型全营素+乳清蛋白粉;ml,tid;
3、肝功能异常患者:肝病型全营素+乳清蛋白粉;ml,tid;
4、肾功能异常患者:肾病型全营素+乳清蛋白粉;ml,tid;
5、各种生化指标正常的老年人:匀浆膳+乳清蛋白粉;ml,tid。
更多的具体问题,请定期到临床营养科的营养门诊,营养医师会为您设计专业化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希望更多的患者得益于营养治疗,尤其是家庭营养治疗,让营养治疗延伸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让每一位朋友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