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质子治疗案例效果良好

患者男性,63岁,-11-11因进食医院行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中下段见巨大溃疡性肿瘤病灶。取活检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较高分化)。后就诊于我院,诊PET/CT示:符合中下段食管癌并腹腔淋巴结转移PET/CT表现。明确诊断为:食管下段鳞癌(cT3N1M0)Ⅲ期。

以下为-11-25治疗前PET/CT(发亮区域为肿瘤病灶及胃左转移淋巴结)

因患者自幼有驼背畸形,体质弱,且有多年尘肺病史,心肺功能均差,不适宜手术。经院内专家会诊,建议先针对食管局部病灶及转移淋巴结行放射治疗控制局部病灶、改善生活质量,后续根据情况行全身治疗。因质子副作用轻微,以质子治疗为首选。遂于-12-03至-01-14行质子放射治疗:食管下段及胃左淋巴结病灶,剂量60cGE/30次。质子治疗期间口服中药膏剂减轻治疗反应,改善体质。质子治疗期间骨髓抑制0级,皮肤反应0级,粘膜反应0级。定期复查,质子治疗区域病灶逐渐缩小。质子治疗后期,患者已无进食梗阻感,进食通畅,饮食明显增多。

以下为复查的影像学变化:

-03-13质子治疗后2月CT图像(箭头所指为食管、胃左转移淋巴结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10-10质子治疗后9月CT图像(箭头所指为食管、胃左转移淋巴结病灶,均稳定)

小结:

关于该病例,经过质子治疗的病灶基本稳定在11个月期间无复发征象,胃左转移淋巴结明显缩小,几近消失;其进食梗阻症状明显改善,饮食如常。质子治疗对于局部病灶的控制效果良好,明显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副作用甚微。在食管癌的治疗中,放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肿瘤有明显外侵或已有明显淋巴结转移、或有其他合并症如较严重心肺疾病等不适合手术的病人,放疗是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段。部分手术后病人也需要辅助放射治疗。但由于食管的解剖位置,肿瘤通常位于胸腔,被心、肺等重要器官包围,因此当实施放射治疗时,如何尽可能让这些重要器官不受到放射线的照射尤为重要。

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于《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杂志发表的ⅡB期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IMRT(调强放射治疗)相比,质子治疗可以降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不良事件(AE)风险和严重程度,两种放疗方法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相似。IMRT平均总的毒性负荷(39.9)是PBT(17.4)的两倍。对于食管癌患者,减少心脏和肺部的照射剂量可以进一步降低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文章第一作者StevenH.Lin(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博士、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学家)表示:“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患者的OS逐渐改善,治疗的长期结果变得非常重要。质子治疗后长期毒性反应较低,因此,它将优于IMRT,成为食管癌患者首选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典型病例—晚期食管癌的质子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by/6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