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我们最想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吃点热乎乎的食物:
生滚粥一定要吃刚出锅的,还在冒泡的那种;
火锅里“咕噜咕噜”烫熟的肉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嘴里塞;
铁板烤肉一定要现烤现吃,冒着热气和油光的最美味……
俗话说,饭要趁热吃,水要趁热喝,这大概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名言”之一。
很多人还认为,“趁热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告诉你,“趁热吃”不仅容易烫伤食管,还容易诱发食管癌,你害怕吗?
没有忽悠你,“趁热吃”这一种大家都该引起重视和改变的习惯,必须要改改了!
01“趁热吃”为什么会增加食管癌风险?很多人并不觉得“趁热吃”会对身体带来什么危害,都以为烫一烫没啥大不了,顶多是一段时间吃东西的时候舌头发麻或者口腔溃疡,过两天就好了。
但食物从吞咽到进入胃部,只需要9秒的时间。而滚烫的食物在9秒内要想降到一个适宜的温度,显然不太可能。
这意味着,吃下一口热食,口腔、咽部、食管、胃部都会被烫一次。
而消化道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粘膜组织,有着保护器官的作用。但是这层粘膜非常脆弱,过烫的食物非常轻易就可以伤害到其组织。
食管偶尔被烫伤,可以自我修复。
但如果长期被烫伤,食管会长期处于「损伤-修复」的循环之中,非常容易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越来越大,癌变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65℃以上的热饮列入了「2A类致癌物」。
还有不少研究也证明,长期进时过烫的食物与食管癌之间存在关系。根据年《国际肿瘤杂志》刊登的最新一项研究中显示:喜欢喝≥60℃热茶的人群,比喝茶60℃的人,得食管癌的风险增加了41%。泡完茶不到2分钟就喝的人,比泡完茶6分钟以上再喝的人,食管癌风险增加51%。爱喝「非常热」的茶的人群,比喜欢喝温热或冷茶饮的人,食管癌风险更是增加了%。有人可能会认为,一般不太会吃65℃以上的食物,没那么容易烫伤食管吧?
然而65℃的食物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温,一颗热乎的饺子就可以轻易达到此温度。
曾有权威机构在室温34℃的条件下,做了食物温度测试的小实验:
把刚烧开的水倒进杯子里,温度是94℃左右,放置15分钟后,才降到65℃;
刚出锅的粥盛到碗里时92℃左右,放置15分钟后,居然只降到80℃,很多人习惯边吹边揽着喝的粥温度也有70℃左右。
图:烧好的开水刚倒进杯子时图:开水静置15分钟后的温度
类似于这类比较好散热的食物,温度还依然超标,更别提带油的火锅、老火汤了……
温度超标的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即使我们没有感觉到烫,但这些食物对口腔和食管的伤害,也已经实实在在产生了。
02吃“烫”还会吃上瘾
一旦养成习惯,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人在习惯"趁热吃“以后,并不会觉得自己吃得有多烫,甚至还觉得不够热。
没错,吃“烫”还会吃上瘾!
当我们习惯吃热食之后,我们的热阙值会越来越高,会不自觉地追求更烫的食物。
另外,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点:相对于其他器官而言,食道更像一个“傻瓜器官”。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就曾表示:
食道、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对温度不像皮肤感知温度那样敏感,所以即使食道烫伤了,人体也很难有知觉,即使出现微小病变也并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往往要到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狭窄的症状了,才去检查之后,但已经是食道癌了。
临床上,很多食管癌一经发现就已经是晚期,因为发病初期身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事实上,早期食管癌也会释放一些关键的“信号”,只不过习惯吃热食的人,常常都忽略了。
所以,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一定得警惕,及时就医:
吞咽困难
平时老感觉喉咙里有异物
胸闷或胸痛
感到“烧心”
经常打嗝
声音嘶哑
划重点:当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的人群,更应该引起重视!03除了食道癌,
趁热吃还有这“3宗罪”
趁热吃,除了会引发食管癌,还会引发过敏性牙痛、口腔溃疡、胃炎、胃癌等风险,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1.烫伤牙龈
热食进入口腔后,会刺激牙龈,长期以往,牙龈来不及修复,会导致溃疡和牙本质过敏,引发过敏性牙痛。
2.口腔溃疡
我们的口腔粘膜如食道粘膜一般,稚嫩脆弱。
长期进食过烫食物,会对口腔粘膜造成刺激,引发口腔溃疡,当溃疡经久不愈,会有癌变风险。
3.损伤胃黏膜
烫食经过食管后进入胃部,损伤胃部粘膜。当胃黏膜长期遭受刺激,易引发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
俗话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无论眼前美食多么诱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还是要稍微放凉再入口。
很多热饮和高温食物致癌是因为温度,而不是饮品和食物本身,转发给亲朋好友吧,让更多人知道这种危害!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我们明天再见。
资料来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