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资本受诸多因素影响,股票债券的发展,

虚拟资本与借贷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首先表现在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为正是由于借贷资本的存在和借贷利息被看作为资本本身收入的一般形态,所以也就把有价证券所带来的收入看成为某种资本的利息,而作为占有这种收入的所有权证书也就被当作资本,虽然这种资本在事实上并不存在。其次,虚拟资本量对于借贷利息率有着很大的依存性。如上所述,利息率的变化是影响有价证券行市波动的因素之一,因而它也就影响到虚拟资本量的变化。

然而,这并不是说虚拟资本就等于借贷资本或是借贷资本的一部分。有价证券不过是借贷资本投用的一种特殊范围,有价证券本身并不是借贷资本。如所周知,借贷资本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利息的水平,但是,有价证券的行市和虚拟资本量却是由利息所决定的。

在帝国主义时代,虚拟资本大量膨胀,而从年至年新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近6,亿战前的金法郎。虚拟资本的大量膨胀,首先是由于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股份企业的广泛发展。目前大概不下于90%的机能资本是处于股份公司的控制之下。

虚拟资本膨胀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国家债务的大量增长,而国债的增长,则是帝国主义国家财政长期不稳定的必然结果。特别是从——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国债的增长显著加快。有价证券发行量的增长,就意味着丝毫不参加生产而专靠剪息票为生的寄生阶级大大增长。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虚拟资本的增长和真实资本积累之间的不一致更加显著,例如:在英国从-年间,有价证券的每年平均发行量是年的1.5倍,而这些年的工业生产规模则仅达到年的水平。

美国从-年工业生产指数只增加43%,而有价证券发行却几乎增加到3倍。与此同时,有价证券的构成也发生变化。例如英国在——年时期,在有价证券发行的总额中,工业和运输业所占的份额为40%,而在-年期间则仅占17%;在同时期内,国家公债和市公债所占的比重,则从40%增加到59%;金融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有价证券所占的比重也同样增加了。

二次大战期间,国债比重进一步增加,从年至年国债增加了%,而私人证券的发行则很有限。再如美国年到年期间,国家公债在新发行的有价证券中占80%,私人证券只占20%。二次大战期间,国债增加额超过私人证券44倍。

二次大战后,由于私人证券发行增加,国债在有价证券市场上的地位有所削弱,但由于国债仍在迅速增长,因此,在有价证券市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虚拟资本的大量膨胀、为生产性投资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比重之下降和为非生产性的目的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比重之增长,是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极端加强的表现。

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股份公司在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到世纪下半叶它们才获得广泛的发展。在帝国主义时代,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据了统治的地位。由于股份公司的组织,实现了巨大的资本集中,因此就使那些不是个别资本家的力量所能组织的企业,有可能出现和发展。

然而,股份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占有形态间矛盾尖锐化的因素。大股份公司的生产是以许许多多雇佣工人的集体劳动和进步的机器技术为基础的。但是,它又被少数在股份公司中占统治地位的大资本家所占有。资产阶级辩护士借口小额股票的发行,把股份公司描绘成资本“民主化”的形态,好像劳动者也可以用购买小额股票的办法而成为资本家。这完全是企图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谎言。

因为绝大多数的股票都是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手中;至于劳动者中间则只有很少数人才有股票,并且他们每人所持有的股票数额也少得可怜。所以,小额股票的发行完全不是为劳动者的利益服务,而是为了使大资产阶级可能利用劳动者的小额储蓄作为资本积累的补充源泉。股份公司是这样一种企业,它不是属于个别的资本家,而是属于参加形成股份公司资本的一群资本家股东。

股份公司的组织程序是:先由一群资本家聚集一定数量的资本,并履行法律所规定的手续,取得股票发行权,然后发行股票,在金融市场上出卖。购买股票的人成为股份公司的股东,由出售股票所动员起来的资本则归股份企业永久支配而不再返还,但是股票持有人可以将股票出售给别人。股份公司组织成立之后,由股东大会选举出董事会,它掌握股份公司一切事务的处理权。

董事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大会听取关于业务的报告和审查资产负债表。每次股东大会都改选董事会,并且通过关于企业活动的其他决议。除董事会外,往往还选出监事会。每一股份公司都是独立的财团法人,有权参加签订各种公民的契约。股东对公司债务仅负有限的责任,就是说只是以他投入股份公司的资本负责,而不是以其全部财产来负责。在股份公司清理时,股份公司的资产应当首先用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如果有余下的,再分配给股东。股份公司自己的资本是由实收资本(或固定资本)和公积金所构成。

股份公司的实收资本就是指用发行股票的办法而形成的资本。至于公积金则是从股份公司的利润中提出来的。公积金的用途一方面是在固定资本发生亏损时,用以补充固定资本;另一方面则是在企业的利润由于某种原因(例如,由于危机等)不足以维持一定的股利水平时,用来支付股利。股份公司的纯利润除去要提取一部分作为公积金外,还要提取一部分作为支付给董事、经理和若干高级职员的特殊报酬,其余的则按照股票的数目成比例地分配给股东。

股票持有人在法律上都有权参加企业的管理。然而,在实际上,由股票所提供的参加企业管理的权利,对于大多数股东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在通常的情况下,每张有一定价值的股票在股东大会上就有一个投票权,这也就是说,掌握的股票愈多,则投票权也就愈多,所以股份公司实际上是被少数掌握着大量股票的大资本家所控制。通常少数的大资本家只要掌握了30-40%的股票,就可以完全支配股份公司,这个数量就是所谓股票控制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规模更大,股权更分散,为控制企业所需的股票控制额就更小。如据美国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的国内金融小组的调查报告,只要掌握一个企业5%的股票,就可以对这个企业发挥潜在的影响。至于大多数的小股东通常甚至没有机会参加股东大会,即使参加,他们也是分散的,不了解企业中的情况,并且往往是按照董事和大股东们的指使而投票。优先股票对其持有者来说,其优点仅在于能够使他们取得固定的收入。

但事实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往往倒是普通股票的持有者,因为普通股票的股利能够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而增多。股票还可以根据它给予它的所有者的投票权数而分类。通常,股票的行市是超过投在股份企业中的真实资本总额的。因为:股票行市是按照平均利息率而资本化了的股利,而股利的来源是投在股份企业中的真实资本所提供的平均利润,我们知道平均利润率是高于平均利息率的。

在这种一小撮创业者获得巨额创业利润的情况下,许多股东则是按照股票行市购买这些股票,他们从股票所获得的收入也只相当于借贷利息的收入。所以,他们在本质上只是借贷利息的收取者吃利金者。创业者为了发财致富而利用的方法是很多的。他们往往并不是把全部股票售出,而是由自己保留一部分,以便保持对股份公司的控制和经常地获得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借助出卖优先股票而由自己保留普通股票的办法来占有更大部分的利润。股份公司的创业者为了掠夺普通股东还实施股份资本攙水的手段。所谓资本攙水就是说发行股票的金额超过了真正投在企业中的资本量。为了隐瞒资本攙水起见,他们就要高估股份企业的财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lcbx/10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