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middot科普感染了幽门螺

近年来

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

中年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而与胃病相关的某菌

也渐渐被人所熟知

幽门螺旋杆菌

说起幽门螺杆菌(Hp菌),可能有些人并不陌生,朋友里一有人闹胃口不好,自然都有人劝他去查查胃里有没有Hp菌。

王小姐因为经常胸闷所以到诊所做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她有胆汁逆流的现象,而且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她吃抗生素杀菌。

王小姐感到很困惑,诚然,Hp菌是伤胃的罪魁祸首,长期呆在胃里可能造成各种胃病,比如胃炎、胃溃疡。如果她不杀菌,是不是也会得胃溃疡?更严重的会不会得胃癌?

这次,自然医学之家整理五大问题

让你一次搞清楚幽门螺旋杆菌与肠胃的关系

1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隻聪明的细菌,喜欢寄生在胃酸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细胞之中,在口腔中也可发现。

幽门螺旋杆菌能够产生一种称为尿素.(urease)的物质,可以将胃中少数的尿素分解成氨(ammonia)来降低胃酸的强度,而且能促使胃发炎,得到养分,又不致被免疫细胞清除掉。因此幽门螺旋杆菌一旦住进人体,就可以安然地「陪伴」宿主一生。

0世纪初在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胃中被发现后,消化医学界便纷纷开始寻找它与人类消化性疾病间的各种关系。

发现它的马歇尔医师(BarryMarshall),为了证实它与胃炎的关系,年竟然一次喝下含有10亿多隻幽门螺旋杆菌的水,结果立刻引发了急性胃炎。

在这个疯狂之举后,科学家们也陆续发现一些间接证据,比起一般未感染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确实有较高的机会得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等疾病,因此将它认定为这些疾病的元凶。马歇尔与同事华伦医师(RobinWarren)于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后,就一定会得胃癌吗?

不见得!过去的研究发现,高达九成以上的胃癌病人都检查出感染幽门杆菌,而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已明确地把它列为第一类的致癌物。

但是医界表示,这并不代表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就一定会得到胃癌。事实上感染幽门杆菌的人中只有1~3%的机率会得到胃癌。

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吴明贤这样解释:「癌症的发生是多因子的,还包括饮食、遗传等其他因素,应该只能说它是引起胃癌的多种因素之一。」

那麽胃炎与胃溃疡呢?也不一定。马歇尔虽亲自以身试法喝下大量细菌,但一般人胃中并不会感染到如此多的幽门杆菌。绝大多数人感染时,可能一点症状也没有,少数人则会有腹胀或腹痛等不具特异性的症状。

台中荣总肠胃科医师吴俊颖说,与因药物或食物刺激所引发的急性胃炎不同,80%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终其一生会得到的是慢性胃炎,胃有轻微红肿或小红点,但症状并不明显。

而大约有15~0%的感染者会引发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若不清除幽门杆菌,即使溃疡癒合之后,复发机率也较高。

吴明贤说,幽门螺旋杆菌会分泌出破坏胃黏膜保护功能的物质,使得胃容易发生各种病变。不过,感染时间长短、个人的免疫力、饮食习惯与螺旋杆菌的毒性,都可能影响它在不同人身上出现的结果。

当检查出胃中有幽门杆菌,并不需要太恐慌。首要之务是先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建议杀菌的族群,并与医生仔细讨是否要论杀菌。

3哪些人需要主动做胃幽门螺旋杆菌筛检与杀菌?

胃癌与胃溃疡等高危险族群。

过去,要检测是否感染幽门杆菌,多半得忍痛做胃镜切片检查。现在採用碳13尿素呼气试验,只要简单地吹几口气,就可以得知。

但吴明贤与吴俊颖医师都表示,并不建议全民都去做筛检,只有胃癌、胃溃疡等高危险族群才需要主动去做筛检。

这些人包括已经出现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小肠化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此外,曾经动过胃切除的病人,以及长期服用非类固醇消炎药或者阿斯匹灵的患者,也都属于需要注意的族群。

早期治疗,确实可以有效预防胃溃疡的复发并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团队最近发现,患有胃溃疡的病人若根除体内的幽门杆菌后,可以减少三成日后得到胃癌的机会。

上述的族群检查出有感染幽门杆菌,必须儘早杀菌是毋庸置疑的。难题在于,非危险的族群的人,也该药物杀菌吗?

像王小姐这样因为胸闷去照胃镜,或者在健康检查后,发现感染幽门杆菌,就会面临到「我到底要不要自掏腰包花钱杀菌」的难题。

医生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

吴明贤医师认为,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认定为第一类的明确致癌因子,代表它确实具有致癌的可能性。虽然只有%的人会得到,「但无法得知自己是不是属于那%的人。」

从医生的角度,很难告诉病人不要药物杀菌,因为这像是在为病人日后的健康「挂保证」。

一般人没事并不需要主动筛检,但如果因为一些肠胃问题去照了胃镜或检测时发现感染就应该要药物杀菌。「如果不要杀,那就不要去筛检,」吴明贤这样建议。唯一例外的是老年人,上了年纪才感染的人胃黏膜多已萎缩,也较不适合动手术,所以及早杀菌是利多于弊。

吴俊颖医师则认为,如果不属于高危险族群,其实不建议药物杀菌,当然病人如果要求,也会尊重病患。只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率高达五成,难道全国一半的人都要药物杀菌吗?

他担心全民药物杀菌运动,很快就会出现抗药性的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是顽强的细菌,要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杀菌,但如果抗生素一次没杀成功,第二次细菌就有抵抗力,要清除的难度也就愈高。

吴俊颖医师指出,目前治疗的成功率高达85%,也就是有15%的民众第一次杀菌会失败。如果全民都去吃抗生素,代表会有00万人可能会出现抗药性。

而第二次药物杀菌,依然可能会有约80万的人会失败。「不属于高危险族群、却要求清除幽门杆菌的患者,一旦杀菌失败,通常会非常担心,」吴俊颖医师担心这样会造成民众不必要的恐慌。

他强调,为了有效率地利用医疗资源并维持治疗的效果,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不应该变成一场全民运动。

4需要杀菌的人要注意哪些事?

吃药,一次也不可少。

分析杀菌失败的原因,吴明贤说,吃抗生素药物一定要按照医师指示,不可自行断断续续服药或者只吃某几种药物,否则就可能导致抗药性出现而失败。而过去曾服用过其他抗生素的人也可能有较高的抗药性。

医生也有责任。用药选择错误、开的分量或叫病人吃的时间没有拿捏好,也都会使治疗失败。「这是需要高度专业的一件事情,」吴明贤不讳言。

目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为第一线的3合1,疗程约7天。第一线药物失败了才会进入第二线的4合1药物,需要吃两週左右。疗程结束週后,必须再回诊确认除菌完成。胃溃疡的伤口正常情况下,应在4个月内癒合。若没有,就要进一步做切片检查,看是否为胃癌的肿瘤。

▼有副作用请找医师

有接受过治疗的人都知道,这药并不好吃。口中、舌内有苦味、腹泻,或是皮肤过敏等,都是可能的副作用。

吴俊颖说,服用药物前,应清楚会有哪些副作用。因为病人出现副作用时常会以为药物有问题而迳自停药,结果就影响了疗程。出现其他不适情况,应该去找开药的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

至于益生菌能否杀菌?吴俊颖表示,益生菌会与幽门杆菌竞争养分,减轻服药的副作用,但一般益生菌只能扮演辅助性的杀菌功能,无法代替药物,只有专门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益生菌才有效果,但也是需要连续吃到菌种完全没有才算有效果。

成功杀菌后,再感染到幽门杆菌的机率约1%,对多数人来说,体内形成的保护力是可以持续数年的。

5为什么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它的感染途径众说纷纭。可以确知的是粪口传染:细菌在粪便或胃液、口水中,误食或透过接触入口,以及吃进带菌的食物或水等,都有可能。

也有说法认为以筷子共食、共饮、或者情人接吻也会感染,但多是间接的研究。

吴明贤医师说,以口为传染途径的角度看,亲密接触确实会提高传染机率。但实际上,夫妻都感染的情况并不如想像的高。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通常多在孩童时期,成人后相较不易感染。也有研究发现,许多夫妻只有一人感染;或者两个人都感染幽门杆菌,但感染的菌种却不相同,合理的推论应是孩童时期就已感染。

一般认为,幽门杆菌在未开发国家中的感染率较高。因为这些地方公共卫生设施不全,居住拥挤,居住用水缺乏消毒,因此增加感染的机会。

至于个人该如何预防感染?吴明贤说,因为儿童较容易感染,成人应避免将食物嚼碎后吐出来喂食孩童。

常见胃部的问题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

(点击可查看大图)

6哪些人应该主动去做筛检?

应主动筛检、建议杀菌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患者(低恶性度)

●胃癌前期病灶(萎缩性胃炎、小肠化生)

●早期胃癌作切除手术后的患者

●有胃癌家族史者应与医师共同评估是否筛检与杀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逆流性食道炎而长期接受质子抑酸剂治疗者

●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消炎药的患者

●消化性溃疡手术后患者

7幽门螺旋杆菌是好菌还是坏菌?

近30年来,医界多将幽门螺旋杆菌视为会破坏人类胃能力的「坏菌」,但是近三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

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布莱瑟(MartinBlaser)主持的研究团队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也不全然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感染幽门杆菌的儿童得到肥胖、气喘与食道癌的机率反而较低。

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吴明贤相信这些研究有其参考价值,但国内目前还没有对此做出实证研究。鉴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杀菌有助于减少胃癌前病变的风险,且研究好处多在儿童身上,他建议可以0岁为界限,低于此年龄的健康者暂时不需要杀菌。

讲了这么多的知识

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的国家

建议没有胃部不适症状的普通人也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筛查

因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口基数很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即使根治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后

也有可能再次感染

那么,该怎样预防感染和复发呢?

预防感染及复发的根本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目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①采用分餐制或用公筷;

②家人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

③大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的做法要避免;

④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可以杀死幽门螺杆菌,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一些专家学者不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

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

其中至少两种是抗生素

而抗生素的使用其实是把双刃剑

杀死病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比如胃部不适、肝功能损害、

皮疹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那么,

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治疗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呢?

我们为您推荐一款安全健康的抗菌产品

而且这款益生菌孕妇和宝宝都可以食用哦!

非常的健康和安全!

更多详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l/5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