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专科食管癌之腹部手术后的食管重建

一62岁陈大爷带着老家做的胃镜和病理报医院胸心外科。报告显示:食管上段显示一块大小2cm直径的溃疡面,病理指向是“食管炎症”。胸心外科周志忠主任反复阅读后,医院在俄罗斯引进专门搞食管外科的杨钦博士一起讨论。说是“食管炎”,杨博士严肃起来。原来陈大爷是闽南惠安人,而那里是中国仅次于河南林县(现更名为:林州)的食管癌高发区。

杨博士询问了患者的情况,得知患者已经吃了一个月的“消炎药”,但吞咽有异物感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在跟周主任会诊后,杨钦博士慎重医院再取一次病理。患者被安排到消化内镜室陈泽宇主任的胃镜台上,与杨博士一起,在纤维内镜进出之间查验了病变部位,并精心选择了几处可能出现问题的点位抓取病理标本送检;病理科郑曦主任,为了患者确诊,指示医技组尽快赶制出病理的蜡块切片,并在送检组织上精确的找到了恶变细胞,将诊断结果交给患者和临床一线。

当患者家属拿着沉甸甸的病理报告时,心情却变得轻松,确诊——让“是,或者不是?”这个问题落下。下一步,患者家属很理解,需要手术,早期食管癌,预后应当还是可以的。当杨博士给患者查体的时候,发现患者上腹部一个隐隐的疤痕,患者这才回忆起,多年前因为“结肠下垂”切过一段结肠。但是原始病历丢了,不知道切的是哪一段肠子,更不知道有没有损伤胃大弯的血管弓。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

杨博士解释:通常食管切除后,重建消化道的原始通路是将胃沿着胃大弯,用闭合切割器打出一条管胃来。再把管胃通过食管床拉到颈部跟食管的残端吻合。保证管胃的动静脉血运的血管,就是沿着胃大弯的胃网膜动静脉,是管胃的生命线!这条生命线如果被先前的手术断掉,管胃重建的方案就很可能失败。

那么,管胃不能使用,是不是就无法重建了呢?

不是的。

杨博士继续分析:除了管胃,还可以利用结肠,甚至小肠进行食管重建,但是这是比较次选的方案。这位患者如果出现不能用胃作为植体的情况,那么就考虑结肠重建,一般来讲,结肠的长度是够得。但是患者先前的手术不清楚是切除的哪一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

患者又进行了腹部的增强CT检查,放射科王承胜主任对结果进行解读:胃大弯的血管弓若隐若现,很不清晰;结肠的血管弓连续性也不堪良好。也就是说,胃代食管和结肠代食管都可能失败!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博士提出:当植体血运不好时,对损伤的血管进行重建。术中准备微血管手术器械,必要时进行血管缝合!

手术过程

在充分的准备和对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风险后,胸心外科开始了这台有数种可能重建的手术。微创胸腔镜食管游离和淋巴结清扫过程常规顺利完成,接下来开始了腹腔镜游离的过程。粘连有一些,周志忠主任和杨钦博士小心的游离着粘连的腹腔,保护着脆弱的胃网膜血管。当游离完毕,提出腹腔,却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气。胃网膜动脉在从胃大弯的中间部位断开了!理论上讲,只要有1/3的血管长度就可以保证管胃的血供,但是这也确实是在冒险,怎么办?用结肠吗,还是血管重建?患者可以耐受吗?一连串的问题,让手术台上的每个人心里反复思量、反复斟酌。杨博士吩咐护士拿来温水浸泡了洁白的新纱布,铺在游离的胃下面,然后一遍一遍将38°的温水浇在胃上,5分钟过去了,血管的搏动强而有力,响应着麻醉监护心跳滴滴声,胃通体的颜色保持红润,于是决定切割。

杨钦博士在对血供不足的胃进行管胃成型

在胃小弯处,沿着大弯的弧度,闭合器上一排排“订书钉”样的针脚打入胃体,并切割下管子一样的“人工食管”。切割完毕后,杨博士用细小的4号线再将针脚仔细包埋起来。完成这些步骤,做好的管胃放入腹腔“暖着”,再将颈部切开,游离颈段食管,由于是高位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进行了全切除,仅剩下咽部。手术团队也同时对颈部淋巴结进行了清扫,尽最大的可能做到肿瘤的根治。这时候回过头来再看已经做好的管胃,依然很有活力,于是将管胃通过食管床拉到颈部,进行了食胃-咽部吻合。

术后情况

术后,在麻醉师的协作下,患者第一时间苏醒,转回了普通病房。在禁食5天后允许进水,第7天进食,第10天康复出院。

食管癌的病因

1.过烫的食物,超过65o的热汤、热茶等

2.化学病因

  亚硝胺。这类化合物及其前体分布很广,可在体内、外形成,致癌性强。在高发区的膳食、饮水、酸菜、甚至病人的唾液中,测亚硝酸盐含量均远较低发区为高。   3.生物性病因   真菌。在某些高发区的粮食中、食管癌病人的上消化道中或切除的食管癌标本上,均能分离出多种真菌,其中某些真菌有致癌作用。有些真菌能促使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更促进癌肿的发生。   4.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钼、铁、锌、氟、硒等在粮食、蔬菜、饮水中含量偏低。   5.缺乏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动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是食管癌高发区的一个共同特点。   6.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因素   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引起慢性刺激、炎症、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食管癌的预防

既然食管癌和生活习惯、地域因素关系密切,那应该如何预防呢?

1.保持正确的吃饭习惯。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为36.5~37摄氏度,最适宜进食温度为10~40摄氏度,可耐受的温度为50~60摄氏度。刚沏好的茶水、煮沸的汤、才起锅的煎炸食品等“滚烫”食物的温度,一般都在70~80摄氏度以上。此类食物应稍放一放再吃,而不能像人们常说的“趁热吃”。2.不喝生水,改善饮水质量;避免过度食用地区特色的腌制、熏制蔬菜、豆类和肉类,避免亚硝胺、霉菌毒素的摄入。3.积极治疗食管疾病,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如食管炎、食管息肉、食管憩室等。4.戒烟限酒,整改不良嗜好。5.积极地、定期地参加筛查和体检,如食管镜、超声内镜等,可早期确诊、早期干预和治疗。手术团队介绍胸心外科杨钦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医学科学院,取得临床硕士学位;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学科大学取得外科硕士学位;至年于俄罗斯联邦维什涅夫斯基国家外科研究中心攻读博士,跟随俄罗斯著名食管外科专家D.V.Ruchkin教授博士导师,对上消化道食管-胃的功能性重建进行系统的临床学习,年通过《空肠代胃作为胃全切后还原消化道通路的方法》专题答辩,同年获得俄罗斯联邦最高考试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至年受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在总院普外科研究中心,跟随全军著名外科专家王烈教授博士导师从事临床科研工作,并于年通过《空肠间置术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上的应用》课题答辩,同年取得“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颁发的博士后结业证书。

年受福建省人社厅委托,作为“福州市引进培养千名博士”,医院胸心外科。至医院委派,入选“高层次人才访学研修计划”赴中医院胸外科食管病区,跟随我国著名食管外科专家李印教授博士导师学习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技术和快速康复的关键技术“李氏吻合法”。

技术及学术专长:

从事上消化道功能性重建专业。掌握食管、贲门、胃的急慢疾病,良、恶性肿瘤的保守和手术治疗方案。食管手术方面:熟练掌握开放及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熟练运用管胃、结肠、小肠代食管重建术;贲门、胃手术方面:掌握空、结肠替代全胃、贲门,使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接近术前状态,该技术在福建属本单位独有。膈肌方面:熟练掌握膈肌缺损重建,食管裂孔重建。所属团队消化道重建手术年均百例以上;

参与“食管-胃重建及其快速康复”相关,参与申请俄罗斯及福建省部级基金四项,总金额超万元。发表SCI期刊发表文章2篇,俄罗斯科学引文索引(RSCI)内文章9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3篇,另有30余篇医学通讯等。

胸心外科周志忠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胸腔镜专业组会员,福建省心胸外科协会会员,福建省海医会胸部肿瘤分会理事,福州市心胸外科协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组青年委员。从事胸外科近三十年,先医院胸部微创中心、美国奥卡拉南京心血管研究所、华西医科大学等地进修学习,师从陈鑫、王俊、刘伦旭等国内著名专家,擅长胸部微创手术,包括单孔或多孔胸腔镜下肺癌和食道癌的根治手术,纵隔肿瘤切除术及创伤修复等,尤其精研肺部结节,依靠我院精准医疗诊治团队,屡获赞誉,在省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篇。

多学科协作消化内镜室科主任陈泽宇副主任医师放射科科主任王承胜副主任医师病理科科主任郑曦主任医师麻醉科科副主任吴斌主任医师

来源:胸心外科

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医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医院,

是福建省会福州市属唯一医院

门诊时间:8:00-12:00,15:00-18:00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达道路号

预约电话

 -

交通

 (1)1、2、3、15、52、医院站下。

(2)6、14、29、37、39、41、51、71、81、82、、路十四桥站下。

(3)地铁1号线达道站下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l/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