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治疗及常见用药错误归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7%~1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反流性食管炎中,男性多于女性(2:1~3:1)。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低于西方国家,病情亦较轻。有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

1.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2.发病机制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治并发症。

1.治疗原则

(1)健康宣传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减肥、戒烟、调整饮食及体位。

(2)内科药物治疗: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

(3)内镜治疗:包括射频治疗、注射或植入技术、内镜腔内胃食管成形术。

(4)抗反流手术治疗。

2.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2)促胃肠动力治疗:适用于轻症患者。

(3)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或有食管炎的患者宜以PPI治疗,以求迅速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

(4)并发症的治疗:包括食管扩张术、PPI治疗等对症治疗。

常见用药错误归纳与要点

1、药物选择不适宜

(1)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为PPI类,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仅作用于轻中度患者,因此反复发作的GERD患者在治疗上宜首选PPI类药物。在PPI选择上,应考虑到患者年龄、肝肾功能及用药情况。如老年患者同时服用其他多种药物首选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等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的药物。

(2)促动力药通过受体,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力,协调胃肠运动规律,促进胃肠排空和转运。多潘立酮为选择性的胃肠道D受体拮抗药,不透过血脑屏障,不产生神经和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但日剂量超过30mg及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因此老年患者建议使用5-HT受体激动药改善胃动力。

2.用药时间不规范

PPI类等一些药物需在进食前服用,以充分有效地达到抑酸的目的。

3.药物相互作用未重视

(1)PPI类的药物大多为CYP系统的酶进行代谢,因此会影响其他经该系统代谢药物(如氯吡格雷、维生素A等)的吸收。

(2)Hz受体拮抗剂能改变胃内pH,影响促动力药物的吸收,因此这两类药不适宜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c/9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