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补骨脂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8/9330262.html
美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美国也开始了债券热。4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还是4%,然而仅仅过了4个月,8月份美国国债的利率便下降到2.5%。这也是债券利率的异常下跌(债券价格上升)。这次的主角是美国投资者。
现在美国的失业率也很高,人们对未来充满担忧。并且,因为雷曼破产后美国经济复苏速度缓慢,人们对未来也不敢抱太大希望,因而都不去投资股票。人们都想把钱存起来。企业也因为对前途没有把握而放弃投资设备,于是庞大的资金就失去了使用的场所,只能全部放在银行里。
银行也是一样,贷款无处可去,就只能大量购买国债。结果在美国出现了和日本完全相同的局面。美国投资者纷纷投资美国国债,8.18兆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5月份国内投资者持有率达到了50.2%。人们经常说只有日本的国债是在本国内部消化的,现在,美国的国债也呈现出国内消化的趋势。
美国和日本一样,股市成交额低下,股票迅速变得没有人气。日本股市的成交额一直异常低下,美国股市在8月份的成交额也达到了史上最低,平均每天的成交额只有9.9亿股。这个数字比7月份降低了14%,也是自年以来,首次跌破10亿股。股票市场流失的资金几乎全部流入了债券市场。先不说债券行情的高低,事实上除了债券市场,资金无处可投。美国投资者只能把前所未有的巨资从股市转移到了债券市场。美国信托投资资金的转移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到8月中旬为止,美国股市里的信托资金连续16周外流,年已有大约2.8兆日元流出股市。虽然美国人是出了名地喜欢投资,但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的调查数据表明,年初股市中个人资产的比例为64%,7月份却急剧下降到52%。由此可见,美国人也在迅速远离股票。然而资金却一直异常地流人到债券市场。看一下信托投资资金的动向,股市流失了2.8兆日元的资金,而投资债券的信托资金从年初开始到现在大约流入了16兆日元。可以说,这种异常的资金流动支撑起了债券市场。
一般都认为投资债券比投资股票安全,可是,投资债券的人们考虑过债券市场的危险性吗?债券既然是市场交易,那价格自然会有起伏,也会出现暴跌的情况。比如说希腊的国债,2年期国债的利率高达38%,在年4月末却几乎跌到了破产的地步,欧洲中央银行大量买人好不容易才遏制住了暴跌,一时间债券市场也出现了暴跌的情况。
那么,政府财政全是借款的美国和日本,国债完全没有风险吗?当然是有风险的。可是,投资者们却完全无视债券的风险,他们不过是陷入了购买债券是“安全投资”的错觉而盲目地进行投资。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年,当时的克林顿政府开始了财政政策调整,债券市场敲响了财政赤字的警钟,债券利率开始上升(债券价格低)。尽管如此,当时美国2年期国债的利率是7%。
到年10月12日,美国2年期国债的利率竟然下降到历史最低的0.%。以前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为8%,10月6日也下降到2.35%。决定债券利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发行者的信用。信用好的话利率低,信用差的话利率高。难道现在美国的借款比年少了吗?当然没有减少,实际上还增加了数倍。或者,美国的国家财政在变革16年后,信用变好了吗?没有那种事!受中国的崛起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后遗症影响,美国国力明显衰退。
那么,为什么美国国债在债券市场还如此有信用呢?全都是错觉,是泡沫!世界上的闲置资金堆积成山,无处可投,导致出现了异常的泡沫。泡沫越大,崩裂时人们受到的影响越大。没有比无人意识到它是泡沫更可怕的了。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如此异常地购买债券的情况!年大恐慌时,还没有债券市场。既没有发行像现在这样的巨额债券,也没有债券交易系统。债券要持有到期限到期才能交易。
直到年,才出现债券市场,在期限内进行交易。因此,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世界规模的债券市场大暴跌的情况,这也麻痹了人们的思想意识。“愚者学经验,贤者学历史”,然而连债券暴跌的历史都没有,专家们也很难看清形势。投资者们对财政赤字毫不关心。但无论怎么看,现在的债券价格都是泡沫,而且是异常的泡沫。尽管如此,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债券市场。
一说到经济危机,人们立即就会想到股票暴跌,其实,债券市场的暴跌远比股票暴跌恐怖。股票暴跌时,中央银行可以大量印刷纸币阻止股票下跌。在雷曼破产后,世界各国就是这样做的。然而,债券的暴跌(利率上升)却无法阻止。也就是说,债券暴跌破坏了中央银行这一钱币制造系统,使大混乱的萌芽正在缓缓成长。当世界各国以复苏经济为目标,并开始意识到这点时,债券市场将开始暴跌。到那时,世界各国将不会有任何阻止其暴跌的方法。
分析一下债券会被异常购买的具体原因。其一是银行里庞大的资金。目前,多到前所未有的资金滞留在银行。存款接连不断地增长,贷款人却几乎没有,银行里剩余了大量资金。作为银行,该如何运用这些资金呢?只能购买国债。根据年7月7日日本全国银行协会发表的存贷款速报,在6月末,日本全国的银行存款金额大约超过贷款金额兆日元。
虽说年以来存款金额一直在不断上涨,但兆日元一金额也是史无前例的。可以说,这就是日本个人及企业闲置资金的写照。个人及企业的闲置资金无处可用,但银行却必须运用这些资金。但因为没有优良的贷款人,国内也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这样一来就只能投资到债券市场,大量地购买国债。因为担忧经济倒退,不敢把资金投到股票上,所以虽然觉得债券价格太高了,却也只能把资金投资到债券上。下面,看一下年债券投资异常膨胀的案例,从中可以明白现在的债券价格是如何偏离的。
从年10月开始,10年期国债的利率下降了1%,此后依然持续下降,年6月还创下了0.44%的低利率记录。此时,人们对经济不景气的恐慌情绪也在迅速蔓延。从年10月到年4月,日经平均股指从点下降到点。之后,小泉纯一郎内阁大臣竹中平藏主导的银行救济政策,一举扭转了股价下降的趋势。股价急剧上升,债券也被一买而空。仅仅在3个月的时间里,债券的利率从0.44%急增到1.65%,银行债券的亏损问题也更加严重了。
实际上,极其异常的时间正是债券飞涨、投资者疯狂买人的时间。可在当时,银行的国债持有额也只有87兆日元,而现在银行的国债持有额却上升到兆日元。现在与国债热潮时相比,银行还多买人了6成的国债。如果债券市场发生变化,利率升高,那现在日本的银行将会无计可施。
若资金过量地投入到国债中,那银行也无法控制。日本财务省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如果债券价格暴跌,大量持有国债的银行将会赤字严重,这将很可能发展成金融系统的问题。”虽然日本当局也注意到了这点,可是这样自然的国债投资,政府也无法阻止,只能静观其变。
事实上,卖掉日本银行膨胀到兆日元的国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只能是压在手里。大概不久之后,银行也会知道现在大量买入了国债,却不能卖的状况了。因为如果各个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卖出国债,那必然会形成利率上升(债券暴跌)的巨浪,从而破坏整个金融系统。
那么,为什么企业会把如此巨额的资金闲置在银行呢?我们从企业方面看看吧。现在,美国、欧洲、日本的企业手中闲置的资金多得前所未有,总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兆日元这一荒唐的数额。在年经济开始复苏的形势下,企业的现金收支得到了大幅改善。不管怎么说,日本企业在4到6月的利润是去年同期的4倍。这些富裕的资金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企业的闲置资金居然无处可用。
通常情况下看到经济呈现出这样的V字型恢复,企业自然会投资设备扩大生产,可是现在企业对经济复苏却没有把握。现在的收益是雷曼破产后的反弹和企业裁员带来的,因此企业无法做出投资设备的决定。目前来看,前途渺茫,因此闲置的资金只能是先放在一边。也就是说,企业只能继续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