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丨吃粽子佩戴香囊有什么作用你知道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佳节,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囊、挂艾蒿菖蒲,是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

立夏过后,毒虫始出,秽浊之气开始弥漫,五月俗称为“毒月”。那么,端午我们要吃些什么?注意点什么呢?

中/国/传/统/节/日

吃粽子

DRAGONBOATFESTIVAL

端午的饮食大有讲究,第一个就是吃粽子。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但吃粽子应注意以下五点:

1.搭配着吃:

吃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2.少吃粽子:

粽子一般由糯米制成,虽然好吃,但黏度高,非常不容易消化。多吃粽子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的摄入。所以一餐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更不要当饭吃,顿顿吃。

3.看情况吃:

现在粽子都很高级,肉、豆沙、蛋黄……各式各样被包进去,结果是脂肪多、糖分多、热量高。如果是超重、高血压、血糖高的人,最好忌口。

4.粽子不适合做早餐:

早晨是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而由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黏性高,不易消化,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可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同时,还会出现泛酸、烧心、恶心等情况,从而影响一天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除了吃粽子,历来还有吃“五黄”之说,寓意驱邪避暑。“五黄”即雄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

其中雄黄是一味中药,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但因为雄黄具有毒性,现在大多用黄酒替代。黄鳝和黄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能消炎消毒、祛风除湿,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中/国/传/统/节/日

香囊制作

香囊,也称“锦囊”或“锦香袋”,又叫荷包。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的制作形式多样,有用纸折线绕的,更多的是用布刺绣、绸缎制作。有做成荷包形的,有做成动物状的,有做成粽子样的......

香囊配方

其基本方主要原料是一些芳香化湿,清热解毒,醒神通窍的药材如藿香、甘松、艾草、白芷、山奈、石菖蒲、等...小儿如易受惊,可加钩藤、少许冰片;小儿黄疸可加茵陈、栀子;假如你脾胃不和,可加葛根、豆寇;亦或心烦不眠,可加檀香、合欢皮等等。中医文化博古精深,中药配伍千变万化,辩证施治是中医精髓。端午香囊不仅仅沿袭古代精华,随着中医的发展。一个小小的香囊,承栽着中医五千年的演变发展。

防疾病

中药师方琪出:“不少儿童在夏季易患气管、支气管感染等呼吸道疾患,如果把这种特制中药香囊,佩戴在儿童胸前、腰际、脐中等处,儿童肌肤娇嫩,脏气清灵,药物容易透达,只要使用得当,不失为是一种用来防治夏季流行病的好方法”。

佩戴中药香囊属中医治疗外治当中的“衣冠疗法”,如今扩展至外熏法,将中药香囊挂于室内(如房间、爱车、包包),可以净化空气、杀虫抑菌又不失美观。佩带中药香囊,不同的中药配伍对流感、手足口病及现在正当时的新冠疫情都有很好的预防功能。但对于怀孕女性,尤其是怀孕前三个月,并不适宜长期随身佩戴香囊。

文字丨中药房方琪

图片丨方琪

排版丨综合办公室

审核丨周李刚

·往期精选·

通乳很痛苦?那你是方法没选对!宝妈们,中医手法通乳你试过吗?

“救”在你身边,中医急救知识进校园!

指甲上的横竖纹及白斑代表身体不健康?听听医生怎么说...

月经量多要注意,不一定是好事桐庐王阿姨就得了这个病!

中医为本,中西融汇。

悬壶济世,惠泽民众。

医院医共体(订阅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b/9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