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熙太极欢迎订阅
勿以小益而不修,勿以小损而不防。
积极与您分享中国太极文化、中医养生文化!
新朋友点击左上方蓝色小字熙太极加 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百合科的草药麦冬。
这味药在岭南的山林里都有不少,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到田头山脚去挖这种东西来吃,它的根部结出一个一个块状的东西,晶莹剔透,洗干净放在嘴里一嚼,甘甜甘甜的。当你夏天口渴舌干时,就像吃这种东西,后来才知道它的药名叫做麦冬。
可见人体它的自我感觉,就可以作为择药标准,像口干舌燥的人,喜欢养其真,想要吃甘甜柔润的东西,有碗稀粥,有碗干饭,它肯定选择稀粥。故而我们采药时采到甘润之品,如麦冬、百合、沙参、天冬,就能够断定它是养脏腑真阴的。
同时你如果尝到偏苦的东西,如山豆根、黄连、黄柏,那毫无疑问,这些就是降火除湿的。当你湿热火毒很重时,你自觉反应是什么,这时你口苦咽痛口臭,没有味觉,就想吃点苦的东西,让它往下降,中和中和身体的热火。甚至有碗苦瓜汤,你立马都抢着喝,喝下去口苦口臭之感就消失了。所以当然身体热火上攻,它自动都会选择降其浊的药物。
大凡降其浊的都偏苦,《黄帝内经》说酸苦涌泄为阴。
这句话太有道理了,你想想燥火上扰,最想喝的就是凉茶店里的酸梅汤或斑砂凉茶。特别是斑砂凉茶,苦得你皱眉,但是你身体如果觉得火毒热盛,口苦口臭,你甚至尝起如此极苦之凉茶来并不觉得苦,因为有病则病受,这些邪火都代你受过了。故而这些毒火降下去,口中就开始甘甜起来,真是苦尽甘来啊!
这里我们讲到真液亏虚需要养其真,如麦冬、天冬之类,浊火上攻需要降其浊,如竹茹、大黄之类,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药物。
这些都是寒性药里头有的。我们前面跟大家提到,用药就是三大方向,一个养其真,一个降其浊,一个顺其性。
顺其性又叫温其阳,说白了,就是要把你的功能振作起来,所以顺其性的药物,大都在后面温热药性赋里头。我们这个寒凉药性赋主要是养其真、降其浊的,像什么人需要顺其性温气阳呢?当然是身体疲倦,机能不振作之人。气机郁滞,血脉不畅之人。
所以为何很多劳苦大众,喜欢吃辣椒、花椒,喜欢把调料加重,因为借助这些辛温之品,可以顺其性温其阳,帮助自己暖身子,增强身体的力量,所以你如果怕冷,郁闷,恐惧,胆小,这些一派阴寒之象出现时,就需要在你身体里制造一股阳光,需要用到温其阳顺其性的药。
就像胃寒畏冷的病人,他就喜欢吃姜枣茶,就喜欢吃点花椒胡椒,不吃这些东西,他反而容易口中泛清水,舌苔水滑。你如果看到这一派水滑之象,你还给他用麦冬、天冬、沙参、百合、知母、生地等这些养其真水的药,那就不异于本身洪水滔天,还给他下瓢盆大雨,这样不就山洪暴发,灾难连连吗?
所以不是说清补凉,滋阴滋补,适合所有人,也得因人而异,用不好反而让会家中疾病。像这类身体怕凉怕冷,胃中冷痛的,它自发性想吃温热的花椒辣椒,那你顺其性温其阳就对了。
《伤寒论》上张仲景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你又一定要能听出身体真正需要什么。记住!是身体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你身体欲望的需要。像你身体就需要温阳的花椒辣椒胡椒或肉桂,而你欲望却想要可乐加麦当劳,这时为了健康就要割舍一下欲望,顺从一下身子。你顺从它,它就给你用得好。就像顺着狗毛摸狗,它很乖一样。
所以针对这种胃中冷痛泛清水的病人,就叫他搞点肉桂粉来吃吃,能够温暖心胃,甚至早上拌在白粥里头吃都有效,口感又好。
我们在这里大致跟大家听到鼎三法用药思路,这个本来要在大家学药到一定程度提高时,才跟大家讲的,但这里正好讲了养其真的,天冬、麦冬,接下来又要讲降其浊的竹茹、大黄,那就不要错过,顺带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竹茹这味药。
竹茹可是竹子的筋骨啊!就是从竹子里头撕出来的。
《药性赋》上说,治虚烦、除除哕呕,须用竹茹。
你治疗各种虚热烦扰,睡不着觉,或者呃逆呕吐,痰浊上扰,这时竹茹一味药都能够管得住。竹茹既可以清化痰热,因为它性凉能往下降,同时竹子是空的,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善于通达气机,中医认为中空善通表里气。所以你心中有虚热烦热,不防抓点竹茹跟芦根,一起泡泡茶,这样烦热干渴之症随之而消。懂得中药就有这好处,才有不适,你就抓几味中药泡泡茶喝,随手就把病给消除了。
还有一种虚烦,不单纯是热的,病人还多痰,一看就知道是烟酒过度了,晚上睡不着觉,神经绷得紧紧的,放不松,而且出去应酬后,胃中仍然饱胀,所以就失眠难睡。中医称之为胃不和者卧不安,睡觉都不安,虚热烦扰怎么办?
有个病人五十多岁,他就经常过夜生活,应酬都在晚上。两三年宵夜,导致两三年都睡不好觉,他说我这两三年当做十年来老了,确实人如果吃坏胃,睡觉又不好,那真的老得特别快。你想用美容护肤也掩盖不住精神的苍老啊!于是他吃了各种安定的药,谷维素,安眠药,神经都放松不了。
为什么?
因为他只治心没有治胃,你长期宵夜,导致胃中食物不消。饮食积聚堵在那里,那心神怎么能安好呢?肯定拼命地泵血,帮助脾胃消化,所以你往往一顿饱食或宵夜,就搞得你五脏一个晚上都睡不好。这种失眠绝不是用简单的安神定志就的药就能治得好。
那一定要治疗真正的原因胃不和。胃不和,引起虚烦卧不安,一方面也把宵夜的坏习惯戒掉,另一方面,我们给他开了黄连温胆汤。里头就有竹茹配枳实黄连,专门降胃中逆其气,治疗胃气不和,痰浊上扰的虚烦不寐,病人吃第一付药,当天晚上就睡好觉,三付药吃完,一周都安睡。
从此他也很少吃宵夜了,因为我们跟他说,你要一个人血糖高血脂高太简单了,连续请他吃上一两年的宵夜,使食物在肠子血脉里消纳不过来,那就纷纷变成糖脂。许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想通过拼命地运动来降糖,结果徒劳无功,你要知道降糖也是要两手抓的,一抓来源,二抓去路。
一方面你要把疾病的来源搞清楚,病从口入,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那是潜在的杀手,一方面要把疾病的去路理顺,用药通过胱肠排泄,是给邪以出路。你再通过适当的运动,帮助脏腑消纳食物,出出汗,排排浊,也是给病邪以出路。这样节制饮食,加上勤运动,最后再配上对证汤药,那就是顺水推舟,轻松把病治疗。
所以对于现代病来说,我们有一个普遍使用的医嘱,不管你是哪种病,都要尽量往这条医嘱靠。这条医嘱就是,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管住嘴就是断除污染源头,迈开腿运动消耗,帮身子大扫除,就是勤加治疗污染去路。这样源头少了大鱼大肉,熬夜宵夜的污染,去路又多了汗尿便的排泄,这样身体不就很快清洁过来了吗?
我们再看《外台秘要》里头,有个单方,专门主疗虚烦,就用竹茹单味煎水,趁热服下,虚烦自止。其实我们中医古籍里头,有大量的验方偏方单方,所以后世说,不读千金、外台,医家用药就不神,效果就不奇。
我们这里数遍再跟大家提到虚烦,有虚就有实。那么什么是实烦呢?我们正好有两味药,竹茹能够清五脏之热而疗烦。大黄能够涤荡六腑之实热而除烦。竹茹偏于降身体上半段,大黄偏于降身体下半段。所以你上面虚烦虚热用竹茹。如果因为下面便秘肠道堵塞引起的实热烦扰,这种情况就不用竹茹了,用大黄。
通过攻秘结,而烦热自下。
下面我们来看竹茹除哕呕方面的运用。
你如果想要进一步明白病因病机,你可以看《中医经典要文便读》,这本口袋书前面两篇,只有三四页,就是专门讲《病因赋》《病机赋》的,你把《病因赋》《病机赋》,再配上我们这里的《药性赋》,那在下面学习药物时,思路就更容易理顺了。
有些勤快的学生,两三个早上就把《病因赋》给背完了,就那几百字很容易。但你背完后,很快就会发现你对七十多种常见病症大多可以看出个所以然来。
好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讲除哕呕,要把哕呕的病因找出来。那么《病因赋》上就有:
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
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
呃逆者,胃气之不顺;
咳嗽者,肺气之不清。
嗳气皆由于痰火。
咽酸尽为乎食停。
......
......
这些大家读起来,是不是跟《药性赋》一样朗朗上口呢?不要说刻意去背,就算是偶尔诵读诵读,都立马刻意印进大脑,久久不忘。我们为什么要从这些歌赋入手学习中医呢?因为这才能够比较轻松地步入中医之门。歌赋里头,文辞对仗,押韵完美,医理精妙,法度圆融。所以我们看到一个除哕呕,就要想到这哕呕多半是胃气上逆,胃气不顺,胃里头有食积痰火。
上次才有一个病人,胃胀嗳气,时时呃逆,家里人以为什么大问题,医院里又是检查,又是打吊瓶,搞了一周还没有搞退,发现不到什么具体的病,就以为是大病,巴不得马上把疾病检查出来。
我们跟他说,你这个在中医看来是吃伤了脾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失司,就呃逆虚胀。这时既不能补,也不能泻。要把中焦气机升降调好。于是我们就建议他用《伤寒论》上的橘皮竹茹汤,这汤方由橘皮、竹茹、生姜、大枣、人参、甘草六味药组成。
实在太平和了,橘子的皮,竹子的筋,做菜的生姜,煲汤的大枣,补益的人参,当然还有调和解毒的甘草。如此平调脾胃的药,我们看了都想喝一喝,而且橘皮能够健脾,竹茹能够降胃,脾升胃降这个圈子,佷容易就带动起来。叫他抓了三付药,吃完两付药都没有呃逆胀满了,随后胃口就开,想吃饭。
看来中医不单能够解决疑难问题,甚至很多现代医学检查不出来的疾患,中医也可以通过调理脏腑气血,帮助疾患,帮助人体把疾患消弭于无形。这几付汤药,才十几块钱,不到一包烟的烟钱,中医真是简验便廉。
不仅能解决临床问题,更能花少的价钱代价,去吧问题解决好。我们中国有传统的医学,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大瑰宝啊!中医是人生最大的保险!不是吗?你为了一个疾病忙得焦头烂额,这时几剂中药方能够帮他调理过来,人生不久多了份安乐,少了份焦虑吗?
大家想想,就凭《伤寒论》上一个小小的橘皮竹茹汤,就能够让焦头烂额的一家人放松下来,安心下来,这难道不是说中医就是人生最大的保险吗?更何况我们进而可以学到上古医学《黄帝内经》,上面的瑰宝不知又要比《伤寒论》后世的偏方验方,要强大得多少倍。
所以说我们的中医爱好者们,热爱中医的家庭,你们不单有福气,你们的儿女家人更有大福气啊!大家要知道用自然的药草来疗人体自然直疾病,才是最后最环保,最科学的医学。因为副作用小,疗效显著,因为价值不高,对人体有好处。
你看就前面讲的一个橘皮竹茹汤,说白了那六味药就是煲汤的料,你就想喝一碗美味的汤茶一样去品味美味的中药,这不是很妙的事吗?有些人就以为喝中药很苦,其实你再苦也不如病苦啊!而且很多真的热火上冲的病人,他偏偏还喜欢这种苦,等他不喜欢时,说明上冲的热火就消下去了,反而不用喝中药了。
所以如果会用中医中药的人,他既可以开出能中病的药方,也可以开出让你喝了可口顺气的药方。
竹茹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功用,这里顺便给大家提一提。常有病人早上起来后,刷牙,牙龈出血,觉得很害怕,但经常都这样,就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也不知道用什么药好。你只要摸一下你的双关脉,如果郁滑或者上冲,你的牙龈出血绝大部分是胃气不降。牙龈归阳明胃经所管,胆胃不降,血热就会上攻于赤。
血热妄行,就容易出血。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道,竹茹,味淡,性凉,善于开通胃郁,降胃中上逆之气,使之下行,故能治呕吐,止吐血,衄血,用醋煮竹茹来漱口,还可以止牙龈出血。
当然很多白领,熬夜劳累后,第二天刷牙牙龈出血,也可以直接买来竹茹熬水,喝其汤水,胃气顺降下去,血自然不妄行了。大家看不用止血,却能把血止住,这是为何?因为你抓住了气血的辩证,气为血至帅,气行则血行,气热上冲,则血热妄行,气降则血降,气收则血收。
竹茹就像一个秋冬降收之象,能够把人体像春夏上冲之象的各种病机降收下来,大家只需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好竹茹。到时就不局限于治疗简单的胃胀、虚烦不眠,也不局限于治疗呃逆、牙龈出血,你更可以广泛地治疗咳吐痰热、头痛目赤、流鼻血,甚至是各种慢性胃炎、胆囊炎、食道炎、咽炎,这些都一系列属于向上向外冲的炎症,你都可以用竹茹往内收往下降。
它能清肺利痰,清胃止呕,清胆利气,宣通三焦水道,下达膀胱,更是通利小便之要药。本身竹叶竹子都能引心火下行小肠膀胱,通过尿热排出体外。而竹茹力量就更大,它是竹管子,比叶子更重,更能够往下降。
竹子一身都是药,竹叶能清心利小便,治疗小儿夜啼,心烦尿赤,口腔溃疡。甚至还可以退高烧温热,我们竹叶石膏汤就用它。治疗热病后烦渴,竹茹就是竹筒子劈出来的。由于它性凉,能够像管道一样降人体消化道痰热上扰呃逆之气。故而当病人一坐到你面前,一开口说话,明显体味口味很重飘过来,中医凭着这个闻诊,就可以随手把竹茹用上去。因为竹茹能凉降能够使浊阴出下窍,它就是主管子,像你洗手盆下面那条管,水倒下去,管子通畅,一下子就被利到下水道去了。如果管子不通畅,水不单下得慢,而且臭气还会往上泛。
我们中医治病,就是法象自然,法象生活,你别把竹子看成竹子,要把竹子看成洗手盆的管,就专门通降浊阴的,你别把人体一条长长的消化道,看成是消化道。
也不要跟他们强行分这节是胃,那节是肠,那节是食管。当然分出来是有利于你去学习解剖,学习人体。而真正临证实用时,却要把它们看成一体,说白了就是一条管道而已。整条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把它拉直来看,不就是一条竹管吗?所以你从口腔到肛门的炎症肿满,毛糙,食物残渣粘附不下,这时都可以把竹茹请出来,恢复你这条管道的凝滞。
为什么呢?
我们看竹子,它生长非常旺盛,而且迅速笔直,虽然长成一节一节,但这些竹节却像楼层一样,两节之间看似隔开不通,其实输送起津液来,那可是畅通无阻,能够引地下黄泉之水上达巅定,同时也能够采纳巅定阳热之气下输根底。
正因为这些竹节有强大的疏通能力,才分化得那么快,长得那么迅速,故而竹茹一入到人身体,它就看不惯你身体内的痰浊食物残渣,胃热胆囊炎症,这些浊阴之物阻滞在那里,徘徊不去,因为人体咽炎、食道炎、胃炎、肠炎、胆囊炎,因为呕吐、呃逆、口臭、牙出血,竹茹通通都不管,只盯着你这条消化道的痰浊,一下子像刷子一样把它们刷到胱肠下面去,水热从膀胱出,痰浊从大肠排。
所以竹茹它看起来是偏于凉的,一般性寒凉的药,容易凝滞血脉,引起不通,但竹子不一样,它最为特别,它是中空的。带有中空的药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善通,故而非但它不会凝滞浊阴,反而可以疏通浊阴。关于竹茹这点功用,我们发现民间老百姓,就把它发挥到最为神妙。
只是我们平时很少以中医的思想去观察百姓的日用生活。古籍上说,真正的大道在平常生活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好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竹筒饭吧,竹筒饭是一流的好吃,它比你用什么锅做出来的饭都好吃。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你平时吃两碗的,一吃起竹筒饭来,吃三碗都不觉得饱不觉得撑,也不觉得粘腻难消化。
这里头有什么奥秘呢?这就是中医食疗里头相互配伍的奥秘。
大家都知道米饭能够补益人,但脾胃壅滞,平时饱食过度的人,他就不怎么吃得下,这时你又想他补益进去,又想他能吃得下,又要能消化。那么你就得通补并用了,那用什么来通呢?用竹子来通,用米饭来补益,所以竹子配米饭,叫做竹筒饭,就是通补人体的一种烹调手艺。
就像我们用人参配陈皮,黄芪配防风一样,病人体虚又壅滞,补怕呆补,泻又怕泻得更虚,这时只有补泻同用,使人参、黄芩进来身体的补气之力,能够被陈皮、防风转动开来,更能够为身体所消纳吸收。而竹筒饭就是这样,米饭是一团的,守而不走,竹茹是一桶的,像一个管子,走而不守。
两个一搭配,就像你用一匹马去运送粮草一样,粮草在马上可以被你带到任何需要的地方,不然只有粮草没有马,你粮草都难以发挥到最大功用,因为你搬运不走,运化不开来,所以说米饭是粮草,竹筒子它是马。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竹筒子看成是消化管,米饭看成是水谷精微,消化管不通降的,这竹筒饭吃起来既带有芳香能醒脾,也带有清凉能降胃。这样吃起来,脾胃升降就会更好,难怪这道米饭成为一道独特的地方风味。
大家可以再发挥想想看,还有哪些饮食搭配跟竹子相关的?没错是粽子,端午节吃的粽子,用哪种最大片的竹叶来包。你可以做一个比较,纯用糯米,蒸煮着吃,你吃一个粽子的量就觉得腻膈饱胃不想吃第二个了。
因为糯米偏粘腻,确实难消化,所以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高的人要少吃糯米,慢性胃肠炎、胆囊炎、食道炎的病人也要少吃糯米,糯米粘腻之性容易阻气。
但是中国人们聪明的智慧,发明了一种不阻气的吃法,而且吃了人更有力气干活,原来就是用竹叶来包糯米,称之为粽子。竹叶有一股芳香清凉之味,粽子粘腻带补,但体虚之人不容易运化消纳,人吃了不容易饿。
所以在缺少食物的年代,人们又要干重体力活耐力活,他们就喜欢做些糯米团来做干粮。吃几个可以顶上干一下午的活,这反而对身体是好的,不会边干活边饿。
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就不一样了,出入必车马,升降必电梯,手脚四肢废用了,那脾胃运化机能就减退了,四肢主脾,它们相互影响,这时若让这些懒动少劳作出汗的白领们,多吃几团糯米,他们脾胃一个下午都动不了,运不开。
但是糯米加上竹叶制成的粽子,就要稍微好一些,你只要在蒸馒粽子的是后,蒸得熟一点,透一点,使竹叶跟糯米打成一片,这样的粽子你多吃几个也不会腻,也好消化。
可见中医最后连细微的饮食,都能够把它挖出道理来。你别小看几千年留下来的民俗,现在老百姓还能够受用,一定有它精神的医理,只是老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就比如我们再来谈一谈,葱花炒蛋,本来这点要放到讲葱时来谈的,这里顺便跟大家讲讲。
鸡蛋单纯去吃,你会觉得粘滞,容易阻气,特别是胆囊炎食道炎的病人要少吃鸡蛋,有些父母不知道,天天给孩子吃大量鸡蛋,这样孩子的胆囊管就更毛糙,食道壁上就更粘滞,久而久之,脾气就更大,身体就更差。他们不知道《黄帝内经》里头有一句话叫饮食有节,不是说好东西吃越多就越好,现代医学的饮食营养观,只是饮食文化的一半,他们只讲究营养,中医更看重消化消纳。
因为人参鹿茸你不能消纳消化,吃进去反而会眼红眼肿,血脉喷张,鼻子出血。山药、薏仁,你能够消纳,吃进去反而长肌肉,倍力气。燕窝、鱼翅、海鲜、内脏,你不能消纳,吃进去堵塞血脉,反而通风结石。粗茶淡饭,清斋素菜,你身体吃进去能够消化,反而神清气爽,有用不完的力量。大家看看,是饮食饮食营养重要,还是消纳吸收重要呢?
当然两方面都重要,更重要的是脏腑的消纳吸收,因为现在我们家家户户说实在话都不缺吃,不缺穿,都能吃饱,但是大部分都消化不了,都饮食不节,都堵在那里,所以引起脾气大,性格刚,身体差,又好强。
因为肠子里堵得严严实实,给肝的压力就很大,肝就想通过愤怒来疏泄。有些人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坏脾气,在中医看来,这跟他糟糕不知道节制的饮食观念是分不开的。
所以孩子脾气不好,身体差,就不能给他吃太多鱼蛋奶,因为这些黏滑粘滞之物,会把它弱小细腻的经脉管道,堵塞得严严实实,那样它反而啥都不想动,不想干,就知道懒在那里看电视,走起路来也觉得疲倦,喘大气。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鸡蛋为什么单纯吃容易腻我,但是你用一种办法来吃就更顺气,那就是葱花炒蛋,大家看,鸡蛋涂在皮肤,立马让皮肤皱起来,它有强大的收引作用,所以可以做美容除脸部松弛的皱纹。
但对于吃到人体里面,它能够让舒张的经脉变得狭窄,但是你如果给另一种人吃,干体力活的,劳则气耗,脉大为劳。他们血脉喷张,管道通畅,反而需要这些黏滑收引之品。
而你如果给那些白领吃,给很多女孩子吃,他们本身运动得少,血脉管道又狭小,心中容易计较,脾胃也佷容易焦急暴躁。这样一吃进去,堵得更严重,更心急火燎,你可能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无名火,看到人就想发火,遇到不舒心的事情就抱怨,其实说白了是你胸中血脉容量不够,是你周身管道狭窄闭塞,是你气机滞涩不通。
这时别管那么多,赶紧清淡饮食吧,让百脉通畅,脾气自消,容颜焕发,人缘变好。可见你如果懂得一些常规的中医之理,知道通比补更重要,那么你不会乱吃东西,即使偶尔吃吃鸡蛋,也懂得葱花炒蛋,为什么?因为葱为通中发汗所需。它能你管道通畅开来。
如果说竹管是通下的,那么葱管就是通上通外的,它能够帮你把胸中瘀滞之气疏理开来。这样鸡蛋的粘滞之性,就被葱花化掉大部分。大家再想想,是不是,为什么北方的葱花大饼看成一绝,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大葱,为什么北方很多人比较正直通畅,心胸中不拐弯抹角,这跟他们通畅的饮食习惯分不开啊!
以后有时间我们再跟大家讲用什么样的饮食,会调出什么样的脾气性格,会养成什么样的身体素质。
而哪种人性,他背后又是哪种饮食习惯渐渐形成的,这里面都有中医阴阳寒热,通补散收的道理在其中,你用这中医的思维去分析,你会觉得原来这么有趣,原来可以通过调理饮食,来改变家里人的脾气,来改善家里的气场,来增进家人的健康。
好竹茹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好好讲大黄。
本文整理自网络
作者:中医普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