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在上个月(年9月)结束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一直处于持续探索中的食管癌免疫治疗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在大会LBA环节发布的KEYNOTE-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方案在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转移性食管癌和胃食管连接部(EGJ)SiewertⅠ型腺癌患者中,较双药化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这一研究结果的发布,标志着一直备受消化道肿瘤领域期待,已经成为食管癌二线标准治疗的免疫疗法正式迈入食管癌的一线治疗阵地。KEYNOTE-研究在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同时,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思索?作为全球食管癌大国,中国食管癌治疗中的免疫治疗又将在未来发生哪些改变?特别邀请到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徐建明教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释。
徐建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卫生学工程协会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医院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名誉会长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际NCCN肿瘤治疗指导《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中文版专家组成员AnnalsofOncology胃肠(中文版)主编ColorectalCancerResearch、TheOncologist中文版、《中华肿瘤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主要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的内科治疗和研究。曾在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院做顾问医师两年。对分子靶向药物和传统化疗药物个体化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新思路
KEYNOTE-研究:开启食管癌治疗新篇章
徐建明教授:作为全球第一个发布的,在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中,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全球大型Ⅲ期研究,KEYNOTE-的结果备受大家期待,而从此次发布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并且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PD-L1表达状态患者,这些获益都得到了体现。这一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为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用于食管癌一线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了临床医生极大的信心,在免疫疗法的带动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格局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KEYNOTE-研究作为一个领域中划时代的研究,已经足够振奋人心,但我们仍需看到,在KEYNOTE-研究得出结论之后,对于中国食管癌治疗的临床实践,免疫治疗还有很多需要继续总结和探索的方向。
鳞癌患者的临床获益是否更大?
徐建明教授:众所周知,食管鳞癌和腺癌患者在疾病特征、免疫学背景包括临床治疗路径上都有着很大差异,KEYNOTE-研究同时纳入了这两种病理类型的患者,并对两种病理亚型进行了分层。中国患者中,超过95%的患者均为鳞癌患者,中国学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