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和特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世界前列。手术切除是局限性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发展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近期,一项发布于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的KEYNOTE-研究为晚期食管癌二线方案带来了新突破,结果表明,相较于化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能改善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此外,分别发表于AnnalsofSurgery和AnnalsSurgeryOncology的两项研究,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进行了优化与探索。在和共同推出的第一期“食管癌文献月评”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研究。
随机对照Ⅲ期研究KEYNOTE-: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
研究目的
晚期食管癌患者在一线化疗后预后不良且治疗选择有限。
患者和方法
在这项开放性Ⅲ期研究中,研究者对接受一线治疗进展的例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患者,按1:1随机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给药剂量mg,3周1疗程,最长治疗2年)或化疗(研究者选择的紫杉醇、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研究主要终点为PD-L1阳性(CPS≥10)患者、鳞状细胞癌患者以及总体人群的总生存(OS),单侧α分别为0.9%、0.8%和0.8%。
研究结果
在最后1例患者随机分配后16个月时进行最终分析。在PD-L1CPS≥10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显著延长OS,中位OS分别为9.3个月vs6.7个月,HR=0.69(95%CI0.52~0.93个月;P=0.)。帕博利珠单抗组与化疗组的12个月OS率分别为43%(95%CI33.5%~52.1%)和20%(95%CI13.5%~28.3%)。在食管鳞癌患者中,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8.2个月vs7.1个月(HR=0.78;95%CI0.63~0.96,P=0.);在总体人群中,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7.1个月vs7.1个月(HR=0.89,95%CI0.75~1.05,P=0.)。
图1.不同组群的OS数据
在PD-L1CPS≥10的患者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2.6个月(95%CI2.1~4.1个月)和3.0个月(95%CI2.1~3.7个月);两组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20.8%和6.7%。在食管鳞癌和总体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2个月vs3.1个月(HR=0.92,95%CI0.75~1.13)和2.1个月vs3.4个月(HR=1.11,95%CI0.94~1.31)(图2)。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中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8.2%,化疗组为40.9%。
图2.不同组群的PFS数据
研究结论
相较于化疗组,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PD-L1CPS≥10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显著延长OS,且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较少。
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在临床T4b期食管癌中,放化疗vs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化疗用于后续转化手术的初始诱导治疗
研究背景
尽管诱导治疗后转化手术治疗为临床T4b期食管癌提供潜在治愈机会,但最佳的初始诱导治疗尚不清楚。研究者在临床T4b期食管癌中,比较放化疗(CRT)和多西他赛+氟尿嘧啶+顺铂(DCF)化疗(CT),用于后续转化手术(CS)的初始诱导治疗,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