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命的通道食管癌并梗阻病人的福音

——一例食管癌梗阻探条扩张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

56岁的周叔本来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自年夏天开始,他逐渐感觉到进食吞咽不顺畅,尤其是进食固体食物时出现梗噎感,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安排其行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检查,并进行CT扫描后,结果令人沮丧,周叔患了食道癌!令人沮丧的是,因癌细胞已广泛转移,已无法进行手术,只能姑息治疗,医生向其家属讲明病情后,家属表示不愿进一步放疗、化疗等治疗,遂回家服药并静养。

周叔回家后,让家人欣慰的是,虽然进食有不顺畅的感觉,但尚可以正常进食,除体重轻度减轻外,无其他不适症状。然而好景不长,经历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周叔逐渐从进食梗噎变为无法进食固体食物,随之无法进食半流质饮食,仅能进食粥水等流质食物,因饮食供应不上,伴随着营养不良而来的是体重迅速下降、全身乏力、贫血等症状,家人无奈下,再医院。

我们大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医生为其复查胃镜后发现食管上段已经狭窄明显,粗不到1.0cm的镜身都无法通过,为进一步解决患者吃饭问题,内镜中心医生首先考虑放置食道支架解除梗阻,但因患者患病位置过高,距门齿仅18cm,放置支架将必然影响咽部入口的闭合,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途径被无奈地否决。放置胃管?容易摩擦食道粘膜,也非长久之计,……,怎么办?我们经过科内讨论,决定行胃造瘘术,直接从胃开启生命通道,但关键问题是:该患者存在食管狭窄显著,内镜都无法通过,无法行常规的造瘘手术,必须首先想办法打开食管通路,进入胃腔,才能为顺利造瘘铺平道路。经内镜中心集体讨论后决定:扩张食管狭窄,行胃造瘘!

在张北平主任的指导下,由经验丰富的赵小青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行食管癌梗阻探条扩张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手术完成的非常干净利索,时间短,整个操作时间仅仅不足半小时,出血少,创伤小,病人无痛苦,患者的肠内营养问题得以解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赢得了与肿瘤抗衡的更多有利条件。

操作过程:

▲▲▲胃镜进镜至食管距门齿约18cm(食道上口距门齿约15cm),见到一肿物生长,肿物糜烂水肿,中央见一小孔,直径仅约3mm,普通胃镜根本无法通过,即使是目前最细的经鼻胃镜也难以通过,仅仅能通过一根3mm导丝。

▲▲▲如此狭窄,无法按常规步骤完成造瘘,根据预定计划,我们以沙氏扩张探条逐级扩张狭窄部位,最终扩张至15mm,术后可见局部撕裂,孔道扩大,内镜顺利通过!

▲▲▲胃镜通过狭窄段,进入食管下段,终于见到了里面的世界,只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明显

▲▲▲观察胃腔及十二指肠,确认没有其它梗阻或其它病变

▲▲▲穿刺针经体表穿刺腹壁,通过胃前壁进入胃腔,引入导丝

▲▲▲通过导丝引导,经食管导入胃造瘘管蘑菇头

▲▲▲在腹壁合适长度固定在腹壁,患者一切稳定,胃造瘘完美成功!

胃造瘘示意图:

赵小青副主任医师介绍,食管癌患者晚期无法手术者,多因管腔梗阻而引起不能进食,最终因营养不良体质迅速下降,病情迅速恶化,所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肠内营养是治疗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是在内镜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入导丝,引导胃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从而形成的胃造瘘,其具有操作简单、可在胃镜室或患者床边放置、只需局部麻醉、安全、造瘘管留置时间长(可达6个月以上)、并发症少的特点,且不影响病人参加社交活动。其主要适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经口进食困难引起营养不良,而胃肠道功能正常,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即使是食道、咽部局部病变,引起狭窄,部分患者也能通过扩张等方法打开生命之路,完成胃造瘘。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微创治疗日新月异,医院内镜中心与时俱进,现已全面开展各项内镜下治疗术,包括消化道早癌的精查及内镜下的早期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剥离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消化道支架置入术、逆性胰胆管造影术、胆道结石清除术、胆道梗阻支架置入术、超声检查等项目,其水平均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为广大消化道疾病甚至胰胆疾病患者提供了微创、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找回失去的春天!

供稿:赵小青郑薇薇编辑:黎妍

长按左侧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l/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