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基准利率改革利率并轨排头兵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是对过去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的纠正,是令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当中起到更大作用的改革举措,但其初衷和效果与目前仍保留在货币政策工具箱里的“降息”操作都不能混同。

本刊记者魏枫凌/文

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年在博鳌论坛上首次提出“推动利率并轨”16个月之后,并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年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信贷和金融市场的利率双轨开始合拢。

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利率引导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引导其他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传统的贷款基准利率之外,中国金融业有Shibor(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债券收益率等其他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贷款利率的实践,但这次监管部门将低调的LPR推向了改革前沿。

LPR是报价行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此次在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新的利率形成机制是由各报价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方式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下称“交易中心”)根据报价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并发布,为银行新发放贷款提供定价参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

市场通常将政策利率调整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但LPR是一个市场化的基准利率,与政策利率有别,并不属于货币政策工具范畴,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8月20日,新机制下形成的首次LPR报价出炉,其中1年期LPR为4.25%,较原利率下降6BP,5年期以上LPR则为4.85%。因此,变化的并不是货币政策,而是市场基准。

人民银行作为调控利率的部门,直接负责对传统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调节,但其使用已经接近于停止。取而代之的是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综合资金市场供求、随行就市的基础上形成公开市场利率影响,进而向其他领域传导,其作用主要是进行宏观经济总量调控,在少部分领域也起到一些推动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然而,这次LPR改革虽然仍表现为利率体系的变动,却首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随后再由人民银行公布具体方案,注定其用意深远,而不再只是进行宏观总量调控的工具。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说的“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的语境下以及年以来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实践当中,LPR改革不仅结构性调控的特征明显,更是蕴含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推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大局。尽管分析师们已经对利率传导的作用有了详细解读,但对此仍需要站在更高角度来看待,长期意义大于短期影响,尤其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降息”。

具体地看,金融市场投资者至少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d/9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