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之光ldquo食管癌免疫治疗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96949.html

年10月12日,由百济神州公司联合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一线之光——食管癌免疫治疗学术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免疫治疗开启了食管癌治疗“高光时刻”。替雷利珠单抗在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免疫治疗二线地位的确立都将食管鳞癌(ESCC)免疫治疗推向了空前的高度和热度。医院的食管癌诊疗相关领域多学科专家共同出席会议,共话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共谋未来探索方向。医院孟雪教授与巩合义教授共同担任本次会议主席。与会专家围绕前期研究数据、指南推荐意见、病例分享、后续研究方向等展开精彩学术报告和交流探讨。本文整理会议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免疫治疗突破食管癌30年疗效坚冰

孟雪教授

巩合义教授

孟雪教授与巩合义教授在致辞中强调,我国食管癌高发,加之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在全球的占比均过半。早期诊断率和总体疗效提升迫在眉睫。病理学类型特征上,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95%以上为ESCC,而欧美国家70%为腺癌,且ESCC与其他瘤种相比预后更差。遗憾的是,过去30多年来,晚期ESCC长期局限于单一的化疗方案,治疗手段和疗效进展一度陷入僵局。尽管靶向药物也在不断尝试,结果却差强人意。可喜的是,以替雷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为ESCC带来了新的曙光和希望。从二线到一线治疗,从Ⅱ期到Ⅲ期研究,有了成功的基础,更有无限的期待。感谢百济神州公司搭建的宝贵学术平台,殷切期望通过本次会议,复习已有数据,交流实践经验,贡献科研智慧,共同助力于推进食管癌诊疗水平不断进步!

从二线到一线,替雷利珠单抗在循证世界光芒绽放

“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中的价值”

滕菲菲教授

医院滕菲菲医师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晚期ESCC治疗沿革,既往方案选择有限、疗效有限、预后不佳,且徘徊30余年未能有突破性进展,临床治疗需求亟待满足。伴随肿瘤学发展进程,免疫治疗在ESCC中也取得了瞩目成就,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已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晚期ESCC标准二线治疗方案,标志着晚期ESCC正式迈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其中替雷利珠单抗也以1A类证据被最新版CSCO指南作为晚期ESCC二线及以上治疗的Ⅰ级专家推荐;其二线治疗晚期ESCC的全球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试验(RCT)——RATIONALE研究数据即将登场,令人期待。

二线治疗的成功也有力推动了前移至一线治疗的探索。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全国多中心Ⅱ期试验——RATIONALE研究中,出色的疗效数据为其Ⅲ期全球多中心RCT——RATIONALE研究的开展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底气。RATIONALE研究结果已于今年6月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杂志正式发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了PD-1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临床价值,其客观缓解率(ORR)高达46.7%,中位疾病缓解持续时间(DoR)达1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4个月,12个月总生存(OS)率为50%,显示出快速、持久的疗效与获益。替雷利珠单抗优异的临床表现得益于其内在结构的优化——通过对Fc段的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能力,消除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增强了抗肿瘤活性。

病例分享:多模式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在真实世界彰显实力

“食管癌使用替雷利珠单抗的诊疗分享”

祝守慧教授

医院祝守慧医师分享了一例术后肿瘤灶残留伴淋巴结多发转移的ESCC中年患者诊治经过。完善相关检查,经多学科团队(MDT)讨论,一线治疗予同步放化疗,化疗采用TP方案(紫杉醇+奈达铂)。但治疗4个月后即出现疾病进展(PD),双肺转移。二线治疗予安罗替尼单药,2个周期后疗效评价再次PD,纵隔淋巴结和双肺转移进展。三线治疗采用替吉奥+替雷利珠单抗,用药2个周期后即达到部分缓解(PR),且至今已用药6个周期,持续PR,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仍在继续治疗和随访中。

“晚期食管鳞癌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分享”

范秉杰教授

医院范秉杰医师分享了一例ESCC脑转移灶手术后老年患者的治疗经过。患者在外院行脑转移灶手术后11天到本院就诊,ESCC原发灶及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仍存在,临床分期为cT3N1M1、Ⅳb期;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检测示联合阳性分数(CPS)为40。

经院内MDT讨论,鉴于患者处于ESCC脑转移灶术后近期,目前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基于RATIONALE研究中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ESCC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且本例患者PD-L1CPS为40,为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家属亦积极要求接受免疫治疗。遂一线治疗先予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方案治疗了4个周期。基于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增效机制,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RATIONALE研究也正在开展中,故对本例患者采用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肿瘤累及野放疗,目前肿瘤控制良好。

“晚期食管癌一线免疫治疗病例分享”

倪淑琴教授

医院倪淑琴医师分享了一例初诊时即为cT3N2M1、ⅣB期ESCC中年病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ESCC一线治疗中已有成功探索,且通过Fc段的改构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故本例患者一线治疗即采用了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顺铂方案。2个周期后疗效评价即达到PR,4个周期后复查仍持续PR。拟于该方案6个周期后调整为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本病例切实体现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ESCC一线治疗中快速、持续、稳定的疗效,显示了与RATIONALE研究中一致的疗效和安全性。

热点对话:策略优化,时机前移;深挖潜力,前景可期

“免疫治疗在ESCC应用时机及不同患者类型的策略探讨”

讨论环节中,医院杨福俊教授、医院石健教授、医院胡旭东教授、医院王玉芳教授,医院周涛教授、韩淑梅教授、李奉祥教授和杨正强教授等来自肿瘤科、放疗科的多学科专家围绕前述主题报告及病例分享内容,基于替雷利珠单抗等免疫治疗药物前期在食管癌领域的高级别研究数据、指南推荐意见等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各自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体会,聚焦免疫治疗在ESCC的不同应用时机、不同联合方案、潜在获益人群筛选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充分交换观点、碰撞思维、分享经验。总体上一致对替雷利珠单抗前期多项研究的成功表示高度赞赏,对其在真实世界临床的优秀表现予以积极肯定,对后续多项正在开展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示殷切期待。

步入免疫新时代,喜迎希望之春!

孟雪教授与巩合义教授在总结中对演讲嘉宾的翔实报告和讨论嘉宾的精彩观点予以高度评价,并再次对百济神州公司为会议筹办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从RATIONALE等研究数据中我们看到,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效果可圈可点;从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找对了人群、选对了“搭档”,替雷利珠单抗常常带给医生和患者诸多惊喜,且越前移使用,越能使患者尽早获益。未来,我们翘首以盼免疫治疗在ESCC新辅助、辅助、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更多研究数据,全面为中国食管癌患者提供更优效的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zd/6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