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基金专题研究美国ETF发展及竞争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来源:金融界基金

民生证券研究院金融工程团队

分析师:徐玉宁,执业证号:S1

研究助理:王西之,执业证号:S4

报告摘要

(一)ETF的基础特性

什么是ETF?:ETF与共同基金类似,由一篮子股票、债券、商品或其他资产组成的的分散的投资组合,以便投资者通过其参与股票、债券、商品或其他金融市场投资。ETF的第一个特点为上市交易机制,ETF的第二个特点为两级定价机制ETF的第三个特点为透明性。

ETF运作模式:一级市场申赎与二级市场买卖,ETF一级市场申购或赎回会直增加或减少ETF的份额,影响ETF的规模,而二级市场买卖并不会直接影响ETF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二级市场交易也会对ETF份额产生间接影响。

(二)ETF的发展格局

ETF持续壮大,已成基金市场增长主力:美国市场合计只ETF,资产规模3.37万亿美元,占共同基金和ETF合计的比重16%,近五年ETF净流入资金1.54万亿美元,而同期长期共同基金则净流出资金亿美元。

股票ETF占主导,债券ETF上升势头迅猛:股票ETF资产规模2.67万亿美元,占比79%,占据主导地位,债券ETF上市势头迅猛,近5年资产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1%,规模增至亿美元,占比19%。

指数ETF与共同基金齐头并进,主动管理ETF仍在培育期:美国市场指数ETF规模3.24万亿美元,占比98%。指数ETF与指数共同基金保持着近似的强劲发展态势,过去10年资产规模的复合增速为21%,与指数共同基金规模相当,主动管理ETF仍处在培育期,虽近几年有大量发行,但单只基金规模较小。从资金流向看,指数ETF和指数共同基金持续获得大额资金净流入,主动管理共同基金则净流出。

宽基、行业ETF平稳发展,SmartBetaETF大放异彩:指数ETF仍以宽基指数为主,规模亿美元,占比43.7%;SmartBetaETF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量只,规模亿美元,规模占比36.0%;行业ETF发展平稳,规模占比18.2%。SmartBetaETF持续保持着大额资金净流入,超额宽基,成为ETF规模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ETF已成美国投资者配置全球股票资产的重要工具。

(三)ETF的崛起原因

指数和低成本投资的盛行带动ETF的持续快速增长

高度透明性及上市交易使得ETF成为绝佳的资产配置工具

金融顾问行业的模式转变推动ETF零售端持续扩张

(四)ETF的竞争格局

宽基ETF:存量竞争费率成关键,新渠道优势为竞争加码。

行业ETF:科技和医疗引领,机构投资者为重

SmartBetaETF:费率业绩为重要砝码,竞争空间广阔

其他ETF:ESG发展仍需时日,巨头公司均有布局

风险提示

模型及分析依据历史数据得出,存在一定局限性,不代表未来表现

目录

ETF的基础特性

(一)什么是ETF?:ETF与共同基金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问世后,美国市场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ETF(ExchangeTradedFunds)产生持续增长的需求,过去近20年美国ETF市场的资产规模增长了98倍:从年末的亿美元增长至年末的3.37万亿美元,占共同基金和ETF合计规模的比重亦从年末的0.5%增长至年末的16%。ETF的快速发展与其特性密不可分,本部分我们通过与共同基金(MutualFunds)对比,对ETF的基础特性进行梳理。

ETF是由一篮子股票、债券、商品或其他资产组成的的分散的投资组合,以便投资者通过其参与股票、债券、商品或其他金融市场投资。ETF与共同基金有众多相似之处,二者均为投资公司法案监管下的提供一篮子股票、债券、商品或其他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注册投资公司,均需每日披露净值,投资者依据净值进行申购赎回。年以前发行的ETF均为指数ETF,类似指数共同基金,投资目标为跟踪基准指数,以求相对基准指数的跟踪误差最小化。年开始有持仓完全披露的主动管理ETF发行,类似主动管理共同基金,实行特定的投资目标或投资策略。

作为共同基金的创新产品,ETF有其独特之处。ETF的第一个特点为上市交易机制,可以像股票一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者除了能像申购赎回共同基金一样在一级市场以净值申购赎回ETF份额,还能在二级市场以实时价格进行ETF份额的买卖。ETF的第二个特点为两级定价机制,共同基金以净值定价,净值为申购赎回的依据,且每日的净值是唯一的,反映基金底层资产的价值;ETF除了以净值定价外,还以二级市场的交易定价,由二级市场的供需产生日内连续的交易价格,反映基金底层资产的实时价值及市场供需变化。ETF的第三个特点为透明性,共同基金每个季度披露投资组合且往往有一定滞后,而ETF还通过披露每日申购赎回清单或投资组合报告(主动ETF),保持投资组合的高度透明性。

(二)ETF运作模式:申赎与买卖

ETF的申购与赎回由ETF发行人与AP(指定代理商)在一级市场进行,ETF发行人提供由基础证券(通常会包含部分现金)组成的申购赎回清单,申购赎回清单包含资产的价值等价于ETF的净值。当AP进行申购(或赎回)操作时,提供申购赎回清单指定的基础证券(或ETF份额),向ETF发行人换取相应的ETF份额(或申购赎回清单指定的基础证券)。ETF份额的申赎通常有最低份额的较高门槛,且只能由AP执行,其他投资者则需通过AP进行份额申赎。

ETF的买入与卖出由ETF投资者(包含AP)在二级市场进行,类似股票,ETF份额通过二级市场在投资者间流通。ETF的交易价格由二级市场供需决定,可能会与净值出现偏离,称为折价(价格低于净值)或溢价(价格高于价值),但ETF的高度透明性及两级市场交易机制使得ETF的价格不会长期持续偏离净值,最终都会近似等于净值。一方面,高度透明性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ETF披露的跟踪指数成份或持股组合估算ETF的实时价值,当出现价格偏离时对ETF份额或基础资产进行相应的买入卖出操作,将会驱使ETF价格向净值收敛。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依据ETF的两级市场交易机制进行套利,当ETF出现折价时,AP会出于自身目的(或作为其他投资者的代理)在二级市场买入ETF份额,随后在一级市场赎回,进而获利,由于二级市场ETF份额的需求增加,其价格会向上与净值收敛,反之出现溢价时,AP会在一级市场申购ETF份额,在二级市场卖出,价格会向下与净值收敛。

ETF一级市场申购或赎回会直接增加或减少ETF的份额,影响ETF的规模,而二级市场买卖并不会直接影响ETF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二级市场交易也会对ETF份额产生间接影响。当ETF二级市场需求旺盛,出现大幅溢价时,在套利机制作用下,AP会在一级市场申购ETF份额,进而增大ETF规模,反之当ETF二级市场需求低迷,出现大幅折价时,AP会赎回ETF份额,进而减小ETF规模。

ETF的发展格局

(一)ETF持续壮大,已成基金市场增长主力

截至年末,美国市场合计只ETF,资产规模3.37万亿美元,占共同基金和ETF合计的比重分别为20%和16%,虽然共同基金仍然占主导地位,但ETF的占比持续提升,已成为基金市场增长的主力,近四年共同基金规模增长1.8万亿美元,若剔除货币市场基金,长期共同基金规模增长1.5万亿美元,同期ETF规模增长1.4万亿美元,接近长期共同基金规模增长水平;近四年股票ETF规模增长1.05万亿美元,而同期股票共同基金规模增长仅亿美元,在股票基金类别,ETF甚至已经超越共同基金,成为规模增长的最重要来源。

从资金流向更能体现出ETF的强劲发展态势,ETF从问世以来,每年均有资金净流入,自年开始,ETF的资金净流入持续高于长期共同基金,且近五年ETF合计净流入资金1.54万亿美元,而同期长期共同基金则净流出资金亿美元。

(二)股票ETF占主导,债券ETF上升势头迅猛

截至年末,美国市场合计只股票ETF,资产规模2.67万亿美元,占ETF的比重分别为76%和79%,股票ETF长期占据ETF市场主导地位,规模占比始终高于70%。近几年债券ETF上市势头迅猛,近5年资产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1%,显著高于同期股票ETF的14%,从年末的亿美元增长至年末的亿美元,占ETF的比重为19%。商品和混合ETF年末资产规模分别为亿美元和87亿美元,合计占比仅2%。

从资金流向看,股票ETF持续获得大额资金净流入,且自年开始,股票ETF资金净流入持续高于股票共同基金,近五年股票ETF合计净流入资金1.11万亿美元,而同期股票共同基金则净流出资金亿美元;债券ETF亦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近五年债券ETF合计净流入资金亿美元,超过债券共同基金亿美元的净流入。

(三)指数ETF与共同基金齐头并进,主动管理ETF仍在培育期

截至年末,美国市场合计只指数ETF,资产规模3.24万亿美元,占ETF的比重分别为87%和98%,指数ETF仍占ETF的绝大部分。指数ETF与指数共同基金保持着近似的强劲发展态势,过去10年资产规模的复合增速为21%,高于指数共同基金的18%,与指数共同基金的规模差距持续收缩,至年末已与指数共同基金的规模相当,基金数量则是指数共同基金的3倍多,平均单只基金规模19.6亿美元,尚且小于指数共同基金66.8亿元的平均单只基金规模。

主动管理ETF仍处在培育期,虽然近几年有大量主动管理ETF发行,数量从年末的60只持续增长至年的只,但单只基金规模较小。截至年末只主动管理ETF规模合计亿美元,占ETF的比重为2%,与11.4万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共同基金更是相去甚远,单只基金规模2.67亿美元,远小于指数ETF的19.6亿美元和主动管理共同基金的15.7亿美元。

从资金流向看,指数ETF和指数共同基金持续获得大额资金净流入,且自年开始,指数ETF资金净流入规模持续高于指数共同基金,近五年指数ETF合计净流入资金1.47万亿美元,同期指数共同基金净流入资金亿美元,主动管理共同基金则净流出1.38万亿美元;主动管理ETF由于仍处在发展初期,新发产品较多,持续有少量资金净流入,年净流入亿美元。

(四)宽基、行业ETF平稳发展,SmartBetaETF大放异彩

截至年一季度末,美国市场投资于国内的股票指数ETF仍以宽基指数为主,数量26只,规模亿美元,规模占比43.7%;SmartBetaETF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量只,规模亿美元,规模占比36.0%;行业ETF发展平稳,数量只,规模亿美元,规模占比18.2%,策略及主题ETF占比仍较小,规模分别为亿美元和70亿美元,合计规模占比2.2%。宽基ETF仍然具备明显的产品规模优势,平均单只宽基ETF规模为亿美元,而SmartBeta和行业ETF平均单只规模分别为26亿美元和12亿美元,策略及主题ETF平均单只规模仅为2亿美元。

产品发行看,宽基ETF已进入存量产品博弈阶段,较少有新产品发行,年至今仅发行2只产品,近些年新发产品多聚集在其他几类股票指数ETF上,至年一季度末,新发SmartBetaETF数量最多,达94只,行业ETF、策略ETF、主题ETF新发数量分别为88只、46只和32只。

SmartBetaETF持续保持着大额资金净流入,超额宽基ETF,成为ETF规模增长的最重要力量。年SmartBeta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占同期美国国内股票指数ETF资金净流入总量的58%,宽基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行业和策略ETF资金净流入均为53亿美元,主题ETF资金净流入11亿美元。近五年SmartBeta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占同期美国国内股票指数ETF资金净流入总量的45%,宽基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行业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策略ETF资金净流入亿美元,主题ETF资金净流入26亿美元。

(五)ETF已成美国投资者配置全球股票资产的重要工具

截至年末,美国市场合计只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ETF,资产规模亿美元,占ETF的比重分别为34%和22%,近10年保持20%的年规模复合增长率。美国市场投资于全球的股票共同基金合计只,规模2.43万亿美元,共同基金仍然是美国投资者配置全球股票资产的主要工具,但ETF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五年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共同基金规模增长亿美元,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ETF规模增长亦高达亿美元。

从资金流向看,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ETF出现持续的资金净流入,近五年合计净流入资金亿美元,而同期投资于全球市场的股票共同基金资金净流入仅为亿美元。

ETF的崛起原因

ETF的高度透明性、上市交易机制、两级市场定价机制等特性,指数和低成本投资的盛行以及美国财富管理业的模式转变共同助推了ETF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指数和低成本投资的盛行带动ETF的持续快速增长

近二十年,指数投资经历了持续地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年金融危机后,至年的十年间,指数共同基金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同期主动共同基金仅为8%。绝大部分以指数投资运作的ETF(规模占比98%)顺应发展浪潮,亦取得了持续地快速增长,至年十年间指数ETF规模增长与指数共同基金类似,且复合增速为更高的21%,目前二者规模相当。

指数投资的大发展不仅得益于有效市场理论、零和博弈等等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更为重要的是低成本投资的优势以及持续战胜市场的困难性。成本在投资中扮演着重要因素,在考虑成本后,长期战胜基准变得困难,过去15年股票共同基金的收益分布显示,大部分基金并未取得相对基准的超额收益,大量的研究显示成本与长期超额收益负相关,随着成本的增加,跑输市场的可能性以及跑输程度随之增长。对于主动管理基金而言,虽然有战胜基准的时期,但作为一个整体,主动管理基金持续跑赢基准并不容易,考察至年、至年两个五年区间表现均优异的主动基金,在至年超额收益表现位于前1/5的基金仅有19.3%的比例在至年区间同样位于前1/5。

成本在投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量降低投资成本在长期投资中具有明显优势,ICI数据显示,无论是费率更低的类别还是同类别基金中费率更低的产品,资金净流入有明显地集中于低成本基金的趋势。复制指数、被动管理的投资模式使得指数基金有着明显的低成本优势,截至年末,股票指数共同基金整体费率为0.08%,远低于主动管理股票共同基金的0.76%,债券指数共同基金整体费率0.07%,亦远低于主动管理债券共同基金的0.55%,ETF的费率(0.20%和0.16%)虽较指数共同基金稍高,但同样远低于主动管理共同基金。

(二)高度透明性及上市交易使得ETF成为绝佳的资产配置工具

?作为与共同基金类似的组合投资工具,随着?ETF覆盖的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不断丰富,其投资组合的资产分布展示了与共同基金的高度相似性,ETF能满足投资者分散地进入股票、债券、商品等投资市场以及提升对某个行业、主题、因子的暴露的需求,从而便捷地实现资产配置的目标。

除了高度分散与低成本特征(指数共同基金亦具备)外,ETF独特的高度透明性及上市交易机制使得其在作为资产配置工具时具备优势。ETF可以在二级市场实时买卖,并且高度透明性和两级市场交易机制使得ETF有高效的二级市场定价,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和快速高效地配置不同类别资产的能力。ETF初期主要用于对接机构投资者闲置的现金,降低由于现金持仓对组合收益的负面影响。随着ETF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使用ETF作为快速有效地转移或对冲市场风险的工具,ETF的二级市场交易量能占美股总交易量的两至三层。在市场大幅下跌时,ETF的二级市场交易量显著提升。例如,在年第一周,美股下跌5%,市场波动率急剧上升,ETF市场交易量达亿美元,占同期美股交易量的34%,而此前一周ETF交易量仅占美股交易量的26%;年10月4-10月31日期间,美股波动率再度急剧上升,ETF交易量占比由此前4周的23%上升至31%。

此外,ETF还具备税收优势,绝大多数ETF为指数投资模式,组合换手率较主动管理基金更低,很少有资本利得收益,并且ETF赎回方式为实物赎回,面临赎回时不需要直接卖出所持有的浮盈证券,不会产生资本利得税,大多数投ETF投资者只有在卖出ETF份额时才会产生资本利得税。

(三)金融顾问行业的模式转变推动ETF零售端的持续扩张

在ETF零售端,金融顾问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顾问行业收费模式外部化及对资产配置模型的大量应用助推了ETF零售端的持续扩张。

金融顾问行业收费模式正从以佣金收入为主转向以服务收费为主,直接向客户收取资产规模的一定比例作为服务费。CogentWealthReports显示,金融顾问服务费收费模式占比从年的45%提升至年的61%。由于ETF的费用结构不包括代理费、账户服务和维护费,契合金融顾问行业收费模式的转变。金融顾问越来越多地使用资产配置模型管理客户资产,并且ETF是应用资产配置模型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投资工具。

ETF的竞争格局

(一)宽基ETF:存量竞争费率成关键,新渠道优势为竞争加码

宽基ETF已进入存量产品博弈阶段,较少有新产品发行,截至年一季度末,26只主要宽基股票指数ETF合计规模亿美元,分布于标普指数、全市场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中盘指数、标普小盘指数、罗素指数、罗素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等指数。其中,3只标普指数ETF合计规模亿美元,占比55.6%;6只全市场指数ETF合计规模亿美元,赞比15.6%,纳斯达克指数ETF、标普中盘指数ETF、标普小盘指数ETF、罗素指数ETF规模占比均在4%以上。标普指数ETF与全市场指数ETF仍然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方向,近五年二者资金净流入占宽基股票指数ETF的比重分别为57%和25%,但年标普指数ETF资金净流入显著放缓,几乎与全市场指数ETF持平,为亿美元。标普中盘ETF、标普小盘ETF及罗素ETF等中小盘类指数ETF持续获资金净流入,年合计净流入亿美元。宽基ETF规模的60%被机构投资者持有,40%被零售投资者持有。

宽基ETF市场由于同质化严重,集中度高,产品先发优势强,iShares、StateStreet、Vanguard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占据着92%的市场份额。iShares、StateStreet在ETF市场初期就将ETF市场作为发展重点,Vanguard虽然重点布局ETF市场的时间较晚,但其在指数共同基金领域的成功经验和丰富的财富管理资源,实现了快速的追赶,其产品以零售投资者持有为主。

三家基金管理公司在标普指数、标普中盘指数、标普小盘指数ETF上有着激烈的竞争,StateStreet在标普指数ETF和标普中盘指数ETF上有着先发优势,成立时间最早的StateStreet的SPDRS;PETF规模亿美元,为美国市场最大的ETF,但其近两年面临着iSharesCoreS;PETF和VanguardS;PETF的挑战,年开始SPDRS;PETF资金净流入大幅放缓,年出现亿美元资金净流出,两年合计净流出资金97亿美元,而iSharesCoreS;PETF和VanguardS;PETF同期分别净流入资金亿美元和亿美元,基金规模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成本差异可能是导致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SPDRS;PETF费率为0.09%,而iSharesCoreS;PETF和VanguardS;PETF仅为0.04%和0.03%。在标普中盘指数ETF上更是如此,成立时间最早的SPDRS;PMidCapETF规模为亿美元,近五年资金净流出19亿美元,而iSharesCoreS;PMid-CapETF近五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规模上升至亿美元,其0.07%的费率远低于StateStreet同类产品的0.24%。标普小盘指数ETF则由兼具先发优势和费率优势的iShares遥遥领先。

iShares与Vanguard在罗素0、罗素、罗素0指数ETF上上演着碰撞,但iShares凭借着先发优势,牢牢掌握着市场份额,产品规模为Vanguard同类产品的十至数十倍,二者在ETF费率上没有显著差异。

Invesco旗下跟踪纳斯达克指数的InvescoQQQTrust规模为亿美元,为其ETF系列最大的产品。在互联网财富管理领域积淀深厚的Schwab亦占据亿美元的宽基ETF份额,且其产品费率低至0.04%,以零售投资者持有为主,而美国市场最大的主动共同基金管理公司Fidelity在年才重点布局ETF,但其战略重心放在行业和SmartBetaETF上。

(二)行业ETF:科技和医疗引领,机构投资者为重

行业ETF以科技、房地产、医疗、金融、工业、消费、能源为主。科技行业ETF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截至年1季度末共有58只科技行业ETF,规模为亿美元,占行业ETF的20.2%,并且过去五年科技行业ETF一直是行业ETF新发产品的主要领域,过去五年新发产品28只,占同期新发产品总量的27.5%,从资金流向看,科技行业ETF持续获得稳定的资金净流入,过去5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仅稍落后于能源(以新能源为主)行业ETF。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的还有医疗行业ETF,过去5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目前规模为美元,占比14%,列第三位。金融、房地产行业ETF规模亦居前,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1%和15%,在至年获得资金净流入亿美元和亿美元,为同期最高的两类行业ETF,但年均出现了资金净流出。消费类的周期性消费和非周期性消费规模合计亿美元,占比10%,但并未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近三年分别净流出资金78亿美元和3亿美元。行业ETF规模的70%被机构投资者持有,30%被零售投资者持有。

90%的行业ETF份额由StateStreet、Vanguard、iShares、FirstTrust、VanEckVectors、Invesco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占据,其中,前三家合计占比77%,头部基金管理公司仍然具备低费率优势,StateStreet、Vanguard的平均单只行业ETF费率仅为0.29%和0.1%。StateStreet在科技、金融、医疗、周期性消费、非周期性消费、工业、公用事业、能源依然保持着先发优势,这些行业中最大的ETF依然在StateStreet旗下,并且规模优势十分明显。在基础设施行业,StateStreet的SPDRS;PGlobalInfrastructureETF虽然发行时间更早,但先后被iShares和FlexShares旗下基础设施行业ETF超越。FlexShares旗下基础设施行业ETF的指数构造略有区别,近一年的业绩略占优,得到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在自然资源行业,FlexShares旗下的FlexSharesMstarGlblUpstrmNatResETF同样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规模超越先发的StateStreet旗下的MaterialsSelectSectorSPDRETF。

行业ETF领域尚有一定的产品差异化竞争空间,一是不同的指数构造方式会产生一定差异的指数表现,而体现出对机构投资者不同的吸引力,比如FlexShares旗下的行业ETF;二是部分容量大的行业内部的细分行业,比如科技和医疗行业ETF的集中度较低。

(三)SmartBetaETF:费率业绩为重要砝码,竞争空间广阔

SmartBetaETF以成长、价值、红利、市值、低波等单因子及多因子为主。成长ETF规模最大,截至年1季度末共有39只成长ETF,规模为亿美元,占SmartBetaETF的24.4%,从资金流向看,成长ETF持续获得稳定的资金净流入,过去5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仅次于价值ETF。价值ETF的规模与成长ETF十分接近,为亿美元,占比24.2%,产品数量则有53只,价值ETF资金净流入最多,近五年达亿美元。红利及低波ETF发展较快,过去5年新发产品数量为领先的23只和14只。红利ETF规模为亿美元,占比18.3%,近五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低波ETF规模为亿美元,占比5.9,近五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传统的市值因子类ETF合计规模亿美元,合计占比16.2%,中盘ETF规模稍大,市值因子ETF保持着稳定的资金净流入,近五年合计净流入资金亿美元。多因子ETF数量为40只,规模亿美元,平均单只产品规模仅有8亿美元,近五年资金净流入亿美元。等权、质量、动量ETF规模均在亿美元以上,而双因子ETF除红利低波ETF平均单只产品尚有10亿美元外,其他规模均较小。行业ETF规模的57%被机构投资者持有,43%被零售投资者持有,成长、价值、中盘和大盘ETF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均在60%以上,而红利、低波、等权和质量ETF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不到50%。

92%的行业ETF份额由iShares、Vanguard、Schwab、Invesco和StateStreet五家基金管理公司占据,其中,前三家合计占比79%,头部基金管理公司仍然具备低费率优势,Vanguard、Schwab的平均费率为最低的0.11%,同时业绩也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头部基金管理公司整体业绩更为出色。

在SmartBetaETF领域的竞争中,费率依然扮演者最为重要的角色,但与宽基和行业ETF不同,SmartBetaETF由于对同类因子的定义存在差异化,使得投资业绩出现一定分化,业绩对规模有重要的正向影响,比如在成长ETF领域,近三年业绩突出的iSharesRussell0Growth规模最大;价值ETF领域,近三年业绩突出的VanguardValue规模最大;大盘ETF领域,SchwabUSLarge-Cap和VanguardLarge-Cap业绩和规模均领先;其他因子ETF均有此特征。

(四)其他ETF:ESG发展仍需时日,巨头公司均有布局

截至年1季度末,共有33只指数ESG主题ETF,规模69亿美元,在收益率和费率上均不具备优势,近五年资金净流入也仅为24亿美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c/1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