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阴热化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思考

江苏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454959.html
少阴热化,施于阳明本文的故事是讲述反流性食管炎这种疾病,其中的一种的治疗方法的思考和讨论。1、胃食管反流往往是烧心反酸,往往责之肝火。主要机理就是肝火引动胃火,或者肝胃不和,或者肝气郁而化火,总之是有从肝经过来的火;

2、少阴肾经和胃的关系,胃火有没有可能是从肾过来的火呢,我觉得也有可能,殊不知经曰“肾为胃之关”,并且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3、“少阴热化,施于阳明”少阴热化之气,在足阳明胃经的表现,我认为就是少阴热化造成阳明经的循行不利,所以反应在胃食管反流的表现。而主要的判断来源于伤寒的记载。少阴热化于《伤寒论》,原指素体阴虚阳亢之人感受外邪后,邪入少阴而从阳化热,进而表现出阴虚火旺之征,后亦指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因此:我们推断,从肾过来的虚火,也可以犯胃,形成胃火的反酸。从现代机理来看,主要是贲门括约肌松弛,而什么原因导致呢,往往是吃的过多,感染,饮食刺激等,这些原因,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按照经络循行和《四圣心源》的“土御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也可以解释。无论理论如何,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的唯一手段。中西医视角不同,对人体的功能器官划分不同,用两种视角,我们才能融会贯通。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以反酸、烧心为主要临床表现,李博医生团队从《伤寒论》的少阴热化中得到启发,首次提出用“黄连阿胶汤”、“猪苓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附两则临床验案供同道交流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阴虚火旺;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猪苓汤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的一种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反酸、烧心,患者也可出现胸骨后烧灼痛、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等表现。其症状的反复迁延已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现代医学以口服抑酸、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具有起效快,效果明确等优势,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疗效不佳,且往往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及心理上的负担,且长期服药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中医学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吐酸”、“嘈杂”、“呃逆”等范畴。多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为其病机为胃气不降,反逆于上,甚则夹杂胃酸或胆汁上犯食管,治法多以和胃降逆、疏肝理脾为主。但临床上一部分患者在应用此法治疗后症状不改善,反而出现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小便短黄、舌红少苔等阴亏之象。因此,李博医生团队认为胃为阳明燥土,虽喜燥恶湿,但仍赖胃中阴液以润之,理气药多为温燥之品,过用则暗耗阴液,故在治疗时应时刻注意顾护阴液,不可理气太过。李博医生团队通过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将以胸骨后烧灼感为突出症状,并伴有阴虚火旺表现(如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午后潮热、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的反流性食管炎辨证为少阴热化证,认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为其主要病因,并对其病机进行阐述。临诊常见患者因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而化火,进热盛伤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导致胃津亏耗,阴液不足。初则胃阴不足,久则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即为少阴热化,进而虚火灼伤食管,见胸骨后烧灼感;热扰心神,心神不宁则心烦失眠;邪热伤津,津伤而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李博在治疗本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时,多采用标本同治之法,以少阴阴虚为本,热化上灼食管、胃气上逆为标,用药以滋补少阴为本,清泄胃热和理气降逆为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讲的是五运的司化与六气的克胜之气,一般来说师从胜制之气来司化,从克制之气来表现。指出六气的作用,都是归施于被我克之气而发生变化。所以太阴湿气,施加于太阳而为化;太阳寒气,施加下少阴而为化;少阴热气,施加于阳明而为化;阳明燥气,施加于厥阴而为化;厥阴风气,施加于太阴而为化。各自随其所在方位而显示作用。“少阴热化,施于阳明”少阴热化之气,在足阳明胃经的表现,我认为就是少阴热化造成阳明经的循行不利,所以反应在胃食管反流的表现。而主要的判断来源于伤寒的记载。少阴热化于《伤寒论》,原指素体阴虚阳亢之人感受外邪后,邪入少阴而从阳化热,进而表现出阴虚火旺之征,后亦指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李博医生团队应用《伤寒论》中主治少阴热化证之黄连阿胶汤及猪苓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且临床上疗效较好,提供一种治疗思路。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主治少阴热化所致心肾不交之失眠。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曰:“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可见该方具有滋阴泄热、养血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黄连有对乙醇致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及胃黏膜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以及恢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关[1]。黄芩、白芍可降低食管中MDA含量和提高食管SOD活力,可升高血浆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且降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保护食管黏膜,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2]。李博医生团队在临床中每遇少阴热化证之反流性食管炎兼见心烦、失眠者,则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既能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滋阴以治本,泄热以治标,又可养血安神,交通心肾以治疗失眠,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猪苓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主治少阴热化,水热互结证。方中以猪苓为君,专以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助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且泽泻性寒兼可泄热,茯苓尚可宁心,与入肾之猪苓合而使心肾交通。佐入滑石之甘寒,清热利水而不伤阴;阿胶滋阴润燥,既滋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现代药理研究提示,猪苓、泽泻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3,4],对于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具有修复作用。茯苓可以增加胃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胃酸的分泌[5],从而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李博对于少阴热化证的反流性食管炎兼见小便短赤不利者,则用猪苓汤加减治疗,取其既能滋阴泄热以疗反流性食管炎,又可利水、养阴、清热以治小便之短赤不利,亦多取效。

病例一:朱某,女,66岁,年11月初诊。患者反复胃脘不适伴反酸、烧心10余年,多于饭后及夜间加重,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欠佳,医院行胃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A级),贲门松弛。平素性情易怒,思虑多,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刻下症:胃脘不适伴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夜间加重致夜卧不安,食欲可,口燥咽干,小便赤痛,大便1次/日,质稀溏,可见未消化菜叶,舌红少苔而干,脉浮滑。辨证属为少阴热化,心肾不交,水热互结,治宜滋阴清热,宁心利水。方用黄连阿胶汤合猪苓汤加减。处方:黄连6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2枚(待药汤稍温后,加入搅匀冲服),黄芩10g,白芍15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滑石(包煎)10g,柴胡12g,法半夏6g,熟地15g,山萸肉6g,砂仁(后下)6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枳实10g,陈皮10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二诊:服上方后症状好转80%,服药期间未再出现反酸、烧心,现已停用西药。目前性情较前稳定,口渴缓解,仍有小便赤痛,大便1次/日,已成形,未见未消化食物,睡眠亦有改善。舌红苔少,脉滑。原方加夏枯草10g,继服14剂。后随访患者诸症均缓解,停服中西药物,未再复发。按: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则肝气过极而化火,热盛伤阴,久之及肾,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辨证为少阴热化证。虚火灼伤食管,故见胸骨后烧灼感;虚火上扰心神、心肾不交则心烦失眠;心移热于小肠,水热互结则小便赤痛;热灼咽喉,煎熬津液则口燥咽干;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大便稀溏。本案为少阴热化证之反流性食管炎,治宜标本兼顾,以滋阴为本,泄热降逆为标,因其兼有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故治以滋阴泄热、交通心肾之黄连阿胶汤。再兼有水热互结之小便赤痛,故合以利水、养阴、清热之猪苓汤以治之。二方合用,倍增滋阴泄热之效,更以熟地、山茱萸再资滋阴之力;以四逆散之辈疏肝理脾,畅其情志,使肝不乘脾;再以太子参、炒白术、陈皮、砂仁、法半夏等品健脾化湿,以实其便。诸药共奏滋阴泄热、健脾化湿之效,其旨在调其少阴热化之根本,而诸症皆愈。(图源网络,如侵有删)病例二:张某,女,71岁,年12月12日初诊。患者胃脘胀痛伴反酸、烧心2年余,多于夜间加重,1医院行胃镜显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显示胃体肠上皮化生,HP阴性。平素思虑较多,睡眠差,长期睡前服用佐匹克隆2片(7.5mg/片)方可入睡。刻下症:时有胃脘部胀痛,胸骨后烧灼感明显,口干,时有潮热,眠差,大便稍溏,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边齿痕,脉弦滑。辨证属“少阴热化,寒热错杂”,治宜滋阴清热,温脾散寒。方用黄连阿胶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黄连6g,阿胶10g,鸡子黄2枚(待药汤稍温后,加入搅匀冲服),黄芩10g,白芍15g,柴胡10g,桂枝5g,干姜5g,天花粉15g,煅牡蛎(先煎)30g,煅龙骨(先煎)30g,吴茱萸3g,酸枣仁20g,茯神15g,陈皮10g,川牛膝15g,生地黄10g,桔梗1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一。二诊:服上方后反酸、烧心均较前缓解,大便较前稍干,睡眠改善较为明显,现已将佐匹克隆减为1片/晚,仍有胃部胀痛,思虑仍较多,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原方增加黄连至10g,白芍至20g。停服中药数月后随访,患者反酸、烧心症状明显减轻,胃部胀痛消失,睡眠较前好转,佐匹克隆已减至半片/晚。按:该患者平素思虑较多,情志不畅郁久化火伤阴,久之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辨证为少阴热化,寒热错杂证。阴虚则潮热;虚火灼伤食管,故见胸骨后烧灼感;虚火上扰心神、心肾不交则心烦失眠;热灼咽喉,煎熬津液则口干;脾胃虚寒,气机阻滞则胃脘胀痛,水湿运化不利则便溏。

本案为少阴热化,寒热错杂证之反流性食管炎,因其兼有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故治以滋阴泄热、宁心安神之黄连阿胶汤,再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胆热脾寒,少阳之枢机不利,津液不滋所致情志不畅、大便溏稀,口干等症。两方合用,寒热并治,枢机得利,升降有常。更以吴茱萸与黄连相合,是为左金丸,以治胃脘疼痛,吞酸之症。酸枣仁、茯神以助黄连阿胶汤宁心安神。本方寒热并用,滋阴而不益寒其脾,温脾而不复伤肾阴,组方合理,故诸症得去。

注释李天力1,蒲凤兰2,郝千莹2,王凯2,李博3**第一作者:李天力,男,北京医院,硕士研究生,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b/7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