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宝宝出生一周了,但这两天总是反复哭闹,也不太愿意吃奶,细心的妈妈发现,宝宝的嘴里有白白的斑块,妈妈开始以为是奶汁没有清洁干净,轻轻用棉签去擦,发现很难拭去,赶紧带着孩子来我院就诊,检查后发现原来宝宝患上了鹅口疮。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Thrush)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又称口腔念珠菌病,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为白色斑块酷似鹅口,故称“鹅口疮”。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又称为雪口病。
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鹅口疮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若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由于这种病原菌只是侵袭到黏膜表层,所以一般感染较轻的患儿无明显不适症状,不易发现,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若感染严重,白斑周围可能会出现充血、水肿,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还有少数患儿甚至可因白色念珠菌侵袭到食管或支气管而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所以,婴幼儿的鹅口疮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如何区分滞留奶块与鹅口疮?
宝宝嘴里滞留奶块外观与鹅口疮特别相似,所以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鹅口疮,如果发现宝宝嘴里有白色,不要惊慌,先用棉签轻拭,如果白色斑块很容易的被擦掉,那么就肯定不是鹅口疮了。如果白色斑块很难擦掉,用力擦后看到面膜潮红、粗糙,还有可能出血了,那么很可能就是鹅口疮了。
为什么宝宝会患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当婴儿营养不良、口腔不清洁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有可能是阴道分娩时,由于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也有可能是妈妈的乳头不清洁或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等情况引起。跟其它年龄组的孩子相比较,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不成熟,对真菌的杀菌力较低,加上新生儿口腔PH值低又有利于真菌生长,因此发病率较高。
鹅口疮有什么危害?
如果鹅口疮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处理,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严重的甚至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导致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如何治疗鹅口疮?
一旦发现宝宝有了鹅口疮,妈妈们也不用太惊慌,可以用棉签沾小苏打水擦拭,每日帮宝宝擦拭3次,严重的可以增加次数到6、7次,使用至白色斑块消失数日,约10-14天,以防复发。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注意市面上大部分为5%碳酸氢钠注射液,需要稀释成2%的碳酸氢钠注射液才能擦拭哦。如果3到5天没有效果,医院或药房开具制霉菌素片,碾碎后用少量鱼肝油或温开水拌匀,同样用棉签涂擦到宝宝口腔鹅口疮处,但一般使用不能超过1周,如果1周还没好,要马上去看医生了哦。
如何预防鹅口疮?
1.备孕期间发现阴道霉菌感染应尽早治疗,以免分娩新生儿接触母亲产道分泌物而感染。
2.尽量母乳喂养。提高宝宝免疫力。有研究表明,母乳中有大量的保护因子,比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溶解酵素等,它们会在婴儿的口腔内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感染。
3.不要去亲吻宝宝,因为亲吻宝宝的会传播微生物。有研究表明,20-70%的宝宝因为被亲吻而感染白色念珠菌。
4.妈妈喂乳前后洗手,用温水洗乳头乳晕;婴幼儿常洗澡、勤换衣、剪指甲、勤洗手。
5.对于婴幼儿,给孩子喂奶后,建议家长用干净的小手帕蘸点清水给宝宝擦拭口腔。对于年龄较大幼儿,指导养成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更大一点的指导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6.乳具(奶瓶、奶嘴、奶头、吸奶器)、餐具每次用完清洁煮沸消毒。
7.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8.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9.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文字:郭锦材排版:甘为
责编:卢一晗刘芳陈亮
郭锦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