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粽享健康说说那些与端午有关的中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又到一年端午佳节,

赛龙舟、佩香囊、喝雄黄酒、插艾叶菖蒲······

大家周围现在是否也是“碧艾香蒲处处忙”的情景了呢?

不过忙归忙,这些小常识还是要知晓一二的!

何为端午?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五月初五就称为“端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因而端午又有祭奠屈原的含义。

吃粽子的正确方法

既是端午,那么粽子可少不了!

无论是经典的蜜枣粽、豆沙粽、蛋黄肉粽,还是新晋的水晶粽,食用时,不注意的话也是很容易让肠胃遭罪的。

温馨

提醒

趁热吃(水晶冰粽除外):有些糯米在冷后会变硬,消化能力差的人实在不宜冷吃。

忌大量进食:糯米不易消化,大量进食会加重肠胃负担,所以请大家量力而行。

忌空腹吃粽子:空腹吃粽子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造成慢性胃炎、食道炎复发。

吃粽子时不宜喝冷饮:冷饮会让糯米凝固,更加不宜消化了。

搭配菜来吃:配菜吃粽子,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最重要的是,可以杜绝你多吃粽子!

最后要注意一点:由于糯米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有胃病的朋友们选择咸粽子会比较好;但是,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朋友们还是不要尝试肉粽、蛋黄粽等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了。

端午话中药

艾草

农历五月,艾草的长势旺盛,古诗云:“端阳时节草萎萎,野艾茸茸淡着衣。”在端午节,插艾草是重要内容之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五月五日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说:“又钉艾人于门中,士庶递相宴赏。”所谓“艾人”就是把艾草扎成人形,有的还将艾草剪做成虎形,谓之“艾虎”,南宋福建词人刘克庄在《贺新郎》词中描绘:“儿女纷纷夸绺束,新样钗符艾虎。”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驱赶蚊虫。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艾草独特的香精油成份,能有效抑制及消灭病毒,增加抵抗力。艾叶成药方子较少,如伤寒论中的“胶艾汤”等用到了艾叶,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当归调经丸等,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宫冷不孕等妇科病。艾叶临床上多数外用,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且对人无害,除了熏制,艾叶还可外敷,或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菖蒲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家家户户惯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说有驱魔祛鬼神效。据《本草纲目》中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同时,菖蒲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又名“水剑”,寓意其可“斩千邪”,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风土志》中有“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清嘉录》:“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根茎叶含有挥发油,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故常以根茎入药,味辛性温,主入心、胃二经,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

“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菖蒲虽无牡丹之丽,又无荷花之雅,却深得人们喜爱,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菖蒲誉称“花草四雅”,可见端午节悬挂菖蒲也是一件雅事。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避氲气”,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雄黄

五月初五,古时亦称“恶月恶日”,从先秦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日子,而为什么将五月五日称为“恶月恶日”?还没有找到确实的出处,可是自古以来在这一天驱邪避恶的民间习俗却流传下来,有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谓的五毒是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每到农历五月天气逐渐热起来,这五种毒虫也开始活跃,于是民间就产生了各种驱五毒的活动,给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黄酒”莫属。

“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红楼梦》中也有描写:“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正午,人们将事先买来的中药雄黄粉末掺在酒里调成雄黄酒,再用菖蒲、艾草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或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用虎王威风的印记来辟邪,保孩子平安。同时,用雄黄粉末掺在刚汲来的井水,大人小孩用雄黄水洗脸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肤病作用。

端午节安康

赞赏

长按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b/33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