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灵芝为补益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等等这些要穴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我们看看那些长寿的老人,没有几个是靠常年吃名贵补品得来的长寿,反而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按摩经”,有人按摩头、有人按摩手、有人按摩腹,有人按摩脚……
为什么是这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有百会穴、合谷穴、神阙穴、涌泉穴!
其实,中医的每个穴位都具有一种药或一剂药的功能。如果我们再懂一些穴位的知识,就可以在用药治疗疾病、调理身体之前,先用穴位当药用!
复溜穴六味地黄丸针刺或点按此穴具有滋肾阴效果,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太溪+复溜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补体效果特别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
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
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
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太冲穴+阳陵泉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神门穴+大都穴牛黄清心丸心中发热烦燥的人,会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如若懂得穴位的人,就会“吃”身上的牛黄清心丸,就是神门穴+大都穴。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其起到的作用和牛黄清心丸是一样的,还没有副作用!
清心化痰,镇惊祛风。用于风痰阻窍所致的头晕目眩,痰涎壅盛,神志混乱,言语不清及惊风抽搐、癫痫。
尺泽穴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
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风门穴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中府+太渊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参苓白术丸,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然谷穴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为补阴剂,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
大陵穴吗叮啉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由胃排空延缓、胃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
上腹部胀闷感、腹胀、上腹疼痛;-暧气、肠胃胀气;
恶心、呕吐;
口中带有或不带有反流胃内容物的胃烧灼感。
曲泉杞菊地黄丸曲泉。它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曲泉可谓一穴两用。一方面,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曲泉二妙丸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为祛湿剂,具有燥湿清热功效。
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使大便容易排出。
申脉穴纯阳大药申脉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合谷穴止疼药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之间的指蹼处,人们习惯称之为“虎口”。找准合谷穴的窍门是:把一只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只手的虎口边缘上,弯曲拇指,指尖所对应的位置即为该穴。
明代《针灸大成》记载的“四总穴歌”中有一句“面口合谷收”,说的就是合谷穴。它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头痛、牙痛、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等头面部疾病,以及牙龈或咽喉肿痛等热病均有明显疗效。
合谷穴用于止痛时的按摩手法是:用拇指尖按住合谷穴,沿第二掌骨(即食指下面的骨头)的中点处往掌骨方向掐按,仿佛有种抠到骨头里的感觉,产生的酸麻感觉会放射至中指尖。
太溪、复溜、涌泉才是大补的长寿药!和药相比,没有副作用,不需要钱,这免费的东西才是最金贵的!
告诉更多朋友,用好我们身上的这些大补药~
推荐精彩内容
茶中“阿司匹林”,每天12克,降脂护血管,能用一辈子~点此查看
为什么德国人寿命越来越长?原来他们常常做这10件事情…点此查看
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急救时该用哪种?赶紧看,别用错了!点此查看
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jkcszj-)”编校发布,欢迎分享,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健康秘籍↓↓
轻轻一点,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