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诊断为食管癌是否正确

病例一男,60岁。因自觉吞咽受限、食欲缺乏1年,加重1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X线食管钡剂透视示:食管中下段可见长87.5px的管腔狭窄,该段黏膜破坏,钡剂中断,管腔轻度扩张,并有逆蠕动。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1~px处可见一1.5cm×87.5px大小肿块,边界不清,表面高低不平,有溃疡,覆厚黄苔,质地硬脆,触之易出血,取活组织送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诊断为食管中下段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您认为该患者的诊断结果肯能为?(1.食管癌2.食管结核3.食管良性狭窄)您认为应如何处置?病例二患者,男性,5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声音嘶哑半年余”,患者于年6月20日出现吞咽困难尤以进食干硬食物为甚,发声变化,声音嘶哑、进食困难进行性加重,于年10月仅能进食流质,时有呛咳。医院诊断为食管癌晚期,考虑已有转移,未行电子胃镜检查,医院进一步治疗,病程中体重已下降15kg。于-12-13入院,拟诊“食管癌伴压迫喉返神经”。此时您认为应给患者做哪种检查以确诊?那么,您认为会造成患者进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欢迎大家参与食管癌病例讨论,分享您的精彩病例与心得经验!《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要点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我国是食管癌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目前,超过9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生活质量低,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20%。而仅累及黏膜层和黏膜下浅层的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根治,取得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势,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5%。《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食管癌筛查和内镜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外科、肿瘤、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小编摘录了其中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1.筛查1.1筛查对象根据我国国情、食管癌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符合第1条和2~6条中任一条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超过40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1.2筛查方法内镜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内镜下可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改变,评估癌肿状态,拍摄或录制病变影像资料,并可通过染色、放大等方法评估病灶性质、部位、边界和范围,一步到位地完成筛查和早期诊断。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加指示性活检的组合操作技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早期食管癌内镜筛查流程见下图1.3内镜检查技术:(1)普通白光内镜;(2)色素内镜;(3)电子染色内镜;(4)放大内镜;(5)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6)自发荧光内镜。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细致地观察食管的各个部分,医院的设备状况和内镜医师经验,综合使用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等特殊技术可进一步突显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表现,并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及病理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2.内镜下切除治疗2.1治疗原则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二者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原则上,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2.2内镜下切除术早期食管癌常用的内镜切除技术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3.内镜下非切除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氩离子凝固术(APC)、激光疗法、热探头治疗和冷冻疗法等。更多内容请浏览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白癫风那家三甲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b/1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