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廖某某,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呕吐,伴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紧,伴乏力、纳差。
患者自诉近一月体重明显下降约6kg,目前体重仅有36kg。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最终发现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通俗来说就是—十二指肠被压迫,导致肠道梗阻,食物无法通过该压迫部位,从而出现进食后呕吐的症状。
该病的发病原因其中之一为消瘦伴随的内脏脂肪减少,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脂肪减少,导致二者距离变小压迫十二指肠。
随即肿瘤科医生请临床营养科进行会诊,营养师建议患者安置三腔营养管行管喂营养,但患者表示拒绝,仔细问询原因,患者及家属自我感觉安置营养管很影响外型,心理上无法接受,要求请外院专家会诊,希望有其它更好的治疗方式。
几天后,北京专家会诊后也是建议安置营养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改善由于内脏脂肪减少而出现的压迫情况。告知患者远程会诊结果后,医生和营养师再次反复劝导,患者终于同意安置营养管。
营养管营养支持原理:通过营养管推注营养物质进入肠腔,绕过压迫位置,避免了患者进食后呕吐、梗阻的情况,在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能量逐渐增加至患者需要量,从而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当患者梗阻症状解除,可拔管,全程无创伤。
随着能量摄入的增加,患者自己感觉精神、体力明显好转,出院时体重就增加了5斤,回家继续进行家庭营养支持。
再次见到患者是在3个月后,这3个月里,患者与营养师保持联系,每日推注量达到营养师所要求的能量。此时,患者的体重由原来的36kg,涨到了46kg,整个人的气色跟之前相比好了太多
此图拍摄于患者营养支持3月后,相比较之前面部凹陷,患者现在脸上明显充盈,气色红润。
患者营养状况发生明显改变后,家属和患者意识到营养的重要性,从原来的拒绝安置营养管到甚至后悔没有早点安营养管,也对肿瘤科营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温馨提示
感谢您阅读本篇内容,如有其它相关问题,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