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550.html
这一次债市快熊来的很剧烈,但并不是来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
9月、10月的时候,市场预期其实已经透支了,利差压到那么低,城投债、低等级信用债被抢,这种情况怎么可能持续呢?
牛市看不出投资水平,收益好的多数是激进胆大的。而牛熊一轮周期走完,谁是优秀的投资人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杠杆率来判断管理人是否谨慎
债券市场的调整,正在进入尾声。筑底走势有多种可能,再加上理财赎回因素扰动,W型、V型、L型底部都是有可能的,但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
未来市场回暖后,是否继续持有以前的产品,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用杠杆率这个指标,在这轮牛市转熊的债券市场里看杠杆率变化,通过它做判断一个产品的管理能力。
原则就是:如果随着大涨,产品杠杆率提升,说明产品管理人在追涨,是散户行为;如果随着大涨,产品杠杆率没有提升甚至转而下降,说明管理人在市场大涨的时候清醒冷静,他的产品大概率可以继续持有。
翻翻理财产品和债基的投资报告,发现有不少产品在9月牛市末期的时候,依然在加杠杆。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决策的,却能清晰地知道,这个做法不谨慎。
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大部分是低风险投资者,对于风险厌恶的程度远大于对于收益的偏好。
所以管理人在利用杠杆增加收益的时候应本着谨慎原则,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原则。要知道,杠杆无论何时,都是一把双刃剑。
举两个例子,如何判断杠杆率
如何通过市场牛熊和杠杆率变化,来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符合谨慎原则,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产品,杠杆率最高的时候出现在年一季度末,随后二季度末杠杆率微降,第三季度末直接去掉了杠杆。
我们知道,债券牛市到9月末,十月就开始震荡,十一月就开始下跌。在债券市场调整前就去掉了杠杆,最近的市场回调受伤就会轻很多。这就没有随着牛市加仓追涨。
第二个产品,杠杆率低点出现在年一季度。随后随着市场上涨逐步加仓,在年第三季度末杠杆率达到高点。
这就是典型的市场还没涨的时候,管理人在注意风险,谨慎投资。但随着市场大涨,管理人越来越有信心,最后竟然在最高点开始加杠杆追涨。比较典型的追涨杀跌,思维方式更接近散户。
第二个产品,杠杆做反了,高点到现在的回撤幅度为2.39%,第一个产品回撤幅度仅有它的一半。
而且第一个产品因为大跌前卸去了杠杆,市场大跌的时候更从容,不可能被动卖出,甚至可以低位加仓,为未来更好的回报做贡献。
债券基金投资者和理财投资者,都可以找出自己产品的投资报告,用这种方法检验一下自己产品的管理人水平。
杠杆很重要,用好的是少数
或许有人要问了,不用杠杆不是更稳健吗?是更稳健,但债券市场的精髓之一就是杠杆。所以我认为用好它比不用它重要,难点在于很多人用不好它。
债基或者理财产品加杠杆的方式是回购套利。
二级市场投资者熟悉的国债回购利率,普通投资者参与的时候只能将钱借出去。而债基和理财可以用手里的债券做抵押,借入资金,然后买入更多债券。只要借入资金利率小于债券利息,就有套利空间。
看着简单,但想用好却很难。需要判断未来利率走势,利差走势,做好了增加收益,做不好就可能带来波动风险甚至亏损。
不少投资者买入债基或者理财后,持有了一年发现都没赚到钱。问管理人,他们又澄清说没踩雷。
既然没踩雷,一年票息都不少的,为什么投资者最后没赚钱呢?很可能就是回购套利加杠杆的时候,没做好。
最后
这次债券市场风波,看起来很严重,但做债券的老人却很平淡,尤其是见识过年债券熊市和年债券熊市的投资者。可能没经历过大熊市的管理人,才敢在牛市高点加杠杆。
我一直说这次债券下跌不是大熊市,玩债券十年以上的自然能明白。
如果是最近才了解债券市场的人,不要放弃一个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我们都是普通人,“困而后学”是最普遍的方式,“困而牢骚”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