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饭,喝喝水

提醒: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人。

然鹅,多了解一下也蛮有趣的,借鉴可借鉴之处。很多方法既然有缘看到了,就分享一下。

吃吃喝喝的,没有通用的标准,一天喝八杯水,还是渴了再喝水,。。。适合自己的永远是最好的。

谁在吃,谁想喝?你是你生命的主人,道永远不在偏执的某一端。

*饭水分离法*

网上摘抄,感谢t5a78。他制作的摘抄如下:

*颠倒饮食法*

最近还听到一种食疗方法,叫颠倒饮食,有点像“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但又不完全相同。

《饭水分离:阴阳饮食法》主要讲作者通过40年的研究和实践,认为人体和自然的阴阳变化一样,违背规律就会造成阴阳失衡、气血不畅,导致疾病缠身。

食物是热量之源,属阳,是火。

水属阴。

生活中虽然水和火都是必需的,但火必须燃烧起来才有价值,水也要循环起来才能发挥作用。把水和火混在一起,就会两败俱伤。“饭水分离”两小时后,身体对水的需求很强烈,这时喝的水进人体内,被各器官吸收,不会停留在胃里。这样一来,气血循环就会通畅,阴阳就会平衡,体内废弃物也会被排出。

而颠倒饮食调理脾胃的原理是:减少损耗,培养土德。颠倒饮食不治任何病,只是通过改善还原脾胃功能而提高自身自愈力。而自愈力会自行调整身体。

颠倒饮食强调的不是营养,而是生机。

颠倒饮食的具体方法:

以阳养阳,以阴养阴。

我们把一天分为阴阳两个时间段。午夜12点到中午12点为阳。中午12点到午夜12点为阴。

食饮中,食为阳,饮为阴。

阳时食,阴时饮。

同时注意颠倒养生术中有个很重要的修身要领,“该干嘛干嘛”的原则。食就食,饮就饮,不要混在一起。

也就是说,阳时之食,只食不饮。食指面条\蒸馍\米饭\蔬菜\烧饼等干食。

阴时之饮,饮就是指带汤水之食,或各种粥\养生汤\茶水等。

其中要注意远离“过食”之物。何为过食?简单讲就是对身体增益少损耗大的食物。比如过渡加工的方便腌制品,非当地应季的水果等等,区别过食,是个大学问,因为还要充分考虑自身体质原因,慢慢从生活中学习提高。

践行体悟颠倒饮食的要求:

1、细嚼慢咽。脾胃越虚寒,越要细嚼慢咽,但注意别太过,一般粮食的本色香味嚼出来就可以了。

2、上午之食要吃够,但不吃撑。

3、用早睡早起来保障身体自主顺利调整。

4、上午不喝水。若要喝,则尽量在食后2小时再喝。刚开始做不到,一定要循序渐进,让身体自行去适应,不要强求心急。

5、全天不渴不喝,渴了就喝。逐步养成上午不喝的习惯。

6、清淡饮食。不喝饮料\味重等过甜过凉过腻等过食。晚上睡觉或早起口干往往是晚上吃了夜食或口味太重。

7、忌凉食。尽量回家吃家里做的。

重点:细嚼慢咽,不渴不喝;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年有四季,日有子午。这个颠倒饮食,有点像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一天当中的运用。值得一试。

作者:Bill何咏标来源:简书

*延申阅读*

有关饭水分离的延申阅读

《黄帝内经》说: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我们喝了一杯水,到胃里之后,要“游溢精气”,这个“精气”,是一种雾气的状态,胃里把那个水,要加热,要蒸腾,把水气升上去。如果你往胃里送的水太多了,超出你的身体需求,胃的热能是不是会被大量地消耗?你即便喝下去的是热水,它也不是蒸气,胃还要给它热能化成蒸气。长期以往,会造成胃寒。最后身体要把气化的状态再变成水液排出的时候,需要肾脏耗损能量。

  所以按西方人一天“八杯水”的理论,最开始伤的是胃,持续久了,会伤肾。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说: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胃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伤寒杂病论·伤寒例》”

  得了时令感冒瘟疫病,如果不渴的话,就不要喝水。就算渴,也不宜多喝,因为胃中热气尚少,不仅不能消化水饮,还可能因为过量饮水造成痰饮水湿,而导致各种新的病症。即使非常口渴,也可不狂饮,而应依据病证酌情与之,且每次只喝半饱。如果喝水以后肚子胀、小便不顺畅、或气喘、干哕,就更不能再喝水了。虽然有些病想喝水是向愈之兆,但也不能认为喝水就能病愈。如果稍微有点渴就喝很多水,则容易酿成更多祸端。

孙中山的亲身经历:

  “吾曾得饮食之病,即胃不消化之症。。。。凡坚硬难化之物,皆不入口,所食不出牛奶、粥糜、肉汁等物,初颇觉效,继而食之至半年以后,则此等食物亦归无效,而病则日甚。。。乃得东京高野太吉先生,其饮食之法,与寻常迥异。令病者戒除一切肉类及溶化流质之物,如粥糜、牛奶、鸡蛋、肉汁等,而食坚硬之蔬菜鲜果。。。从之而行,果得奇效。惟愈后数月,偶一食肉或牛奶、鸡蛋、汤水茶酒等物,病又复发。。。不得不如高野先生之法,戒除一切肉类、牛奶、鸡蛋、汤水茶酒,与乎一切辛辣之品,而每日所食,则硬饭蔬菜及少许鱼类,而以鲜果代茶水,从此旧病若失,至今两年食量有加,身体健康胜常。”

有关唾液延申阅读

神水长流大法

神水者,口腔所生之唾也。

“白玉齿边有灵泉,涓涓育我度长年”。灵泉是指口腔中的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腺与口腔、舌体、牙齿及大量唾液细胞等,共同组成了一座天然、高级、全营养食品加工厂,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化之源。一个不练功的正常人,每天可自然产生唾液毫升左右,而一个坚持习练神水长流大法的人,每天可产生唾液毫升,这就等于把一天的饮水量,又经过了一次精细加工后,再提供给全身享用。《黄庭内景经》中有诗曰:“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泉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病玉炼颜。”说的是常咽唾液,具有调治百病、驻颜美容、延年益寿之效。尤其是对伤口愈合、消炎止痒、防治疮疡肿毒、口干舌燥、口腔炎、咽喉炎、牙周炎、扁桃体炎、腮腺炎、食道炎、胃肠炎等疾病,疗效显著,且省时省钱。本功法极简,效极宏,人人可练。特别是在集体习练辟谷时,更应坚持习练此功,能防饥解饿,提高免疫力,使辟谷之功效倍增。(注意:没有明师指导,初学者不得独自习练气功辟谷或断食减肥!)

要做到神水长流并不难。具体练法是每日可食大枣一、两枚,枣核不要吐掉,把它含在口中不时轻轻搅动,刺激唾液产生,不断下咽,意送下丹田。如无枣核,可用小杏核或其它硬壳小食品代替,还可把用过的枣核煮沸消毒后晾干备用。平时也可随时采用按摩三腺和叩齿搅海的方法,刺激唾液产生。叩齿搅海的练法是:先叩齿几十次,再用舌体沿着唇齿之间,左右反复搅动,再鼓漱口腔中的唾液,然后咽下。

关于漱唾养生的历史故事,史书中多有记载,不可全信,也不能完全否认。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在其《辩道论》一书中记述道:有一位名叫郗俭的人“能含枣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开始时曹操、曹植都不相信,于是就把郗俭请来要亲自实验,遂将其幽禁起来观察。结果在郗俭绝食百日后,仍见其“步行起居自若也”。

据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记载:三国时有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名叫皇甫隆,原为宫廷大臣,他长于养生之道,一百多岁时仍体力不衰,耳聪目明。曹操得知后甚为敬慕,于是前往求教。谁知皇甫隆却连连摆手,说道:“我这点年纪算不了啥,道人蒯京年已一百七十又八,还甚丁壮。他说,人应当天天啄齿,服食玉泉,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齿坚。玉泉者,口中唾也。啄齿二十七遍,漱津令满口,乃吞之,如此者,名曰炼精也。”

再看看中国汉文中的“活”字,不正是在“舌”字边上加了三点水吗?这不是明明白白告诉人们“舌边有水才能活”啊!这是古人在先有自我养生高深体验后,才创造的一个字呀!可见我们的祖先在生命科学探索的很多方面,远比现代人更高明、更准确。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的唾液中含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溶菌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表皮生长因子和至为珍贵的神经基因,以及钠、钾、钙、氯、氧、氮等许多生理生化成分。经常漱唾而咽之,有益于清洁保护口腔、增强消化功能、防癌治病和健身美容。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说,唾液分泌的畅旺,有通利三焦、润化五脏、光泽肌肤、荣达全身之功效。

据一九九五年美国报道:一位美国医学家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同时放入人的唾液混合,经过反复摇动30秒钟后,检测证明,致癌物质已经基本失去毒性。又有学者对农药、霉菌、烧焦的鱼肉等,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相同,证明人的唾液对有毒物质的化解能力是非常强大的。这不但证实了中国传统养生法的高明,也是为什么本功名曰“神水长流大法”、为什么提倡饮食要细嚼慢咽的现代依据。

另外,唾液的味道是否正常,还是身心状况和练功火候的重要标志。古有“传功不传火”之说,其实火候的秘诀也是一层窗户纸,点破即明。火即意念,火候即意念之轻重是否适时适度。凡是练功中唾液味道有异常,多为身体欠佳,病气外泄所致;唾液味淡,胃口不好,练功量不足,意念太轻,欠火;唾液味苦,肝火大,练功过量而急躁,意念太重,火过了;唾液味道香甜滋润,则是火候正佳、身心畅旺之象。这就是从品味唾液中可以自查病情和练功火候的秘诀。

-感恩遇见-

愿每一个途经我生命的人儿你们都幸福

感恩所有纯净的心灵每个生命都值得荣耀

----。。。-----

弘扬平衡医学,传播佑三大爱『大医佑三』(点击看)

-TheEnd-

文中观点供参考,或被触碰,瞥见光明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做公益分享,致敬原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lcbx/5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