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我国十大恶性肿瘤之一,通常是发病迅猛,病情隐匿。临床的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青年白领罹患结直肠癌的比例逐渐升高,约占总患病率的10%。
26岁的小晴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当初自己仅仅因为腹痛就医,而如今却被查出肠癌晚期,现已到了弥留之际,连医生都不禁感叹: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小晴回忆到,当初自己只是个毕业的小丫头,来到公司不久,因为业绩出色,肯吃辛苦,便被提上了白领。
可官衔上升的同时,自己身上的担子也逐渐加重了,由原来的朝九晚五变成了如今的加班到深夜,有时候开会忙到只能叫点外卖和炸鸡,一天下来,屁股也是坐的隐隐发痛。
有一次,她开始突发腹痛,但她也没有在意,以为是自己生理期提前,可直到上厕所发现自己便血,医院,没想到最后却被查出肠癌晚期,医生也无能为力。
最后,可怜的小晴生命结束在了病床上,肠癌离世。
事情结束后,医生解释,肠癌高发年龄一般在30~50岁间,且更偏向于那些长期抽烟、喝酒的男性,像小晴这种年轻女性肠癌患者实在少见。但是,如果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年轻人得肠癌也不是不可能。三餐不规律,长期的熬夜,再加上紧绷的情绪,夺走了这个年轻女孩的生命。
年轻人罹患肠癌,大多逃不过这三个因素:
因素一:经常叫外卖
大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很多人喜欢叫外卖,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这就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且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因素二:久坐一天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肠癌。
而且,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这跟年轻人的工作性质密切相关。
因素三:精神压力大
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因素,通常倍感压力。而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引发癌症,这并不是一句耸人听闻的话。压力大易影响人体内分泌,女性会增加患乳腺癌、甲状腺癌的风险;而作为男性,更易诱发淋巴癌。
身体有这3个表现,别迟疑,肠癌已经上门!
1、排便出现异常
早期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
直肠癌患者除了便频外,还有排便不尽感,最初发生在清晨起床后,逐渐增多,每日数次或10多次,甚至夜间也大便数次。
2、腹部出现肿块
大约有半数的肠癌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这是肿瘤肠网膜及周围组织粘结引起的肿块,性质不规则,有一定的活动度。
而在肠癌晚期由于肿瘤的浸润程度成高肿块可能会难以活动。
3、出现血便
便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也是大肠癌的一种早期症状之一。
特别是对于长期便秘的中老年人来说,一旦发现粪便的颜色发暗发红或者伴有大量的粘液或者脓血,医院进行检查和化验。
提醒:想要预防肠癌,日常一定更注重肠道的保护!
一、远离重口味
不管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在外面就餐,很多人都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就像麻辣食物、腌制食物、烧烤食物等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可大家要知道,这些重口味食用过多,会给肠胃带来巨大的负担。其中也存在致癌物质苯并芘等,更不易于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远离。
二、多摄取膳食纤维
人体每天摄取20-25克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食道癌、胃癌的风险,也可以清扫肠道,调整肠道菌群环境,有效地缓解便秘。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蒲公英、玉兰根、大麦苗等食物,也可以将三者混合搭配。
取蒲公英根和玉兰根,按照1:1的比例,搭配成蒲公英玉兰根茶,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又称为“尿床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垃圾。
玉兰根对肠道有调节保护作用,这是因为玉兰根富含菊粉,菊粉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它进入人体后一般不被消化吸收,而是通过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且能在肠中生成抗癌的有机酸,有显著的防癌功能。
也可将大麦苗粉与蒲公英叶粉(取蒲公英叶1.5g、大麦苗粉2.5g)搭配而成的蒲公英大麦青汁
大麦苗粉中含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较多,帮助机体及时清除肠道垃圾,可有效预防和改善便秘。二者搭配不仅补充膳食纤维,还可调节身体酸碱平衡。
三、生命在于运动
每日定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素质,并且增加肠胃蠕动,从而缩短各种有害物质在人体肠道内的时间,进而预防各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大肠癌。
建议办公室人群,最好每日保持有氧运动三十分钟,以充分活动胃肠。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便秘型少见,以腹泻型为主。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1.胃肠动力学异常:结肠电生理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以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2.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胃肠道充盈扩张肠平滑肌收缩等生理现象敏感性增强,易产生腹胀腹痛。3.肠道感染治愈后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一定相关性。4.因胃肠道激素:某些胃肠道肽类激素如缩胆囊素等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关。5.精神心理障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对应激反应更敏感和强烈。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几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部不适,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排便较急,粪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余次,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部分患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常有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常伴腹胀、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和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一般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2).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4).黏液便;(5).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鉴别诊断: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其中要注意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症鉴别。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