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陈达夫,原名大泗,西昌县马水河人,生于年12月30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祖父陈介卿,父陈级生,皆为西昌名医。
陈达夫青少年时代,很有一番抱负。当他读了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序》后,深为张仲景忘躯徇物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决心为医,治病扶民。这一志向,正是他的祖父和父亲所期于的。在年至年的4年时间里,他在祖父和父亲的指导下,一面读书,一面临床。祖父和父亲的教诲使他懂得:为医性命攸关,绝非儿戏,重要的是精通医理。而精通医理,首在基础,即内科学问。眼科学理也是在内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到治疗上,都不能脱离内科。因此,他先后读完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东医宝鉴》、《目经大成》等大量医书,掌握了中医理论的基本功,为他一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陈达夫教授在编写《眼科六经发要》
在许多医家中,陈达夫又十分钦佩清代医家王清任重视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王清任为了解人体脏腑的构造,不避臭秽,多次到荒野废墓去观察暴露的尸体。陈达夫为了解人体眼球的结构,常常买回猪、牛眼睛解剖观察,反复琢磨,同时,一有机会,便阅读一些西医书籍,以补中医书之不足。陈达夫后回忆道,他这种“从来读书,总喜欢在书本以外去研究,不一定尽为书卷所束缚”的治学方法,是他获得成就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年,陈达夫正式在西昌开业行医,专攻眼科。他既受家传,又善博采众长,融会古今,临床效果很好,许多疑难眼疾,经他治疗,均妙手回春。历时20余年,名噪西川。
《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书影
年陈达夫被荐调至成都中医学院,年医院建立,陈达夫任眼科主任。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疑难眼病,同时也有机会学习更多的西医知识,为他系统地进行中医眼科学的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年,陈达夫写成学术论文《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他用《内经》理论作指导,并经反复临床验证,第一次在眼科理论上提出的新的见解——即西医学的眼球组织结构与中医学六经分属,具有共通的相应和对照关系。这一创见,为眼科学的中西医结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年,陈达夫完成了祖传中医眼科诊断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整理,首创将《伤寒论》六经辨证用于眼科,著成《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一书。
该书认为,六经证治是祖国医学中最早最完善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对公元二世纪以前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的总结。陈达夫将此法移于眼科,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眼疾分类的纲领,体例亦遵循《伤寒论》。主证首列眼证,结合全身症象,从六经经络的表现,从仲景的六经方证,从伤寒的病理以及患者自视异常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辨证论治。该书突破了历代中医眼科以症名的框范,体现了中医学的两大基本观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檢,同时发展了中医眼科“五轮八廓”学说,在学术上是一大创新。对眼科的中西医结合,也是一大贡献。
年,《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次年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陈达夫多年运用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的成效,许多很难治的眼疾,如肝风失明(视神经萎缩)、炸伤失明、眼球外突、中心性视网膜脉络炎、视网膜剥离等,经他治疗,都不同程度的恢复了视力。他还同西医一起,合作完成了四川省第一例针拨白内障术,为针拨术的成功开展作出了贡献。他还通过教学、培训和学术观摩交流,为四川和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眼科人才。陈达夫的医疗实践和学术思想,不仅为成都中医学院眼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全国许多中医眼科同道中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中国中医眼科学术上的新流派。
年2月,陈达夫被授予中国第一批中医药教授职称,年,他相继出席了全国和四川省科学大会。他还先后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年3月30日,陈达夫因积劳成疾在成都病逝。
陈达夫关于少阳经目病及少阴经目病的临床心得与验案如下:
一、少阳经目病主症:两额角或太阳穴胀痛,或口苦咽干,目赤羞明,锐眦兑廓血丝较甚,脉弦细或沉紧者。少阳伤寒也,若系中风,則两耳闭气,胸胁不快,均以小柴胡汤主之。释义:此节症形,是说少阳经目病的中风和伤寒,表虚表实,症状大多相同,初受风寒,即为表虚。风寒久尚,郁而不去,失其枢转职责,则为表实。治法均以小柴胡汤和解,随症加减,与常法同。但此症为什么是少阳目病?因为少阳经络上头角,而此症的头痛正在额角,两太阳穴胀痛及锐眦兑廓的血丝较甚,又是以少阳经络起目锐眦来考征。口苦咽干,是少阳之上,火气主之,足少阳的胆汁,因火逼而上溢,所以口苦,苦从火化,火甚则干,故咽干。脉弦细,是陈修园所谓的寒伤经气,脉气,脉沉紧,是修园所谓的枢逆于内不得外达,有此症状,所以,要把它认成少阳伤寒,认成表症。但少阳本经是半表半里,何以此节要专认作表病,这种学说是来自李杲,他说是少阳头痛,往来寒热,脉浮而弦三者,但有一症即属表病,韩祗和也说是少阳初受寒邪,病全表。至于中风则两耳气闭,系因为风挠其窍;胸胁不快,是因为风伤其络,都是少阳的表症。总之,宜用小柴胡汤来和解。慢性结膜炎治验:朱某某,男,12岁。主症:眼卡,畏光,左侧耳后疼痛,左眼巽廓血丝粗大,曾经眼科许多医生辗转治疗无效。证析:陈达夫教授采用六经八廓辨证,根据巽廓属少阳胆经,卡痛,畏光,血丝粗大属实证,耳后为足少阳胆经循行经过的部位,该处疼痛是胆经气滞不通的表现。诊断:少阳经目病。治则:枢转气机,和解表里。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克沙参10克法夏10克青皮12克白芍10克薄荷6克防风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守方连服12剂,诸症悉愈。按语:八廓的经脉,在一般情况下,是隐伏不显的。只有当相应的脏腑病变反应到廓上时,其经脉才显露症象。辨八廓病变是以白睛血丝为凭,一是血丝正居廓位,二是从白睛周边部伸向风轮,三是特别粗大,或者独显一二缕。若见满目血丝,而某廓血丝特甚者,多属表证;若某廓血丝一二缕者,则属里症,或属虚证。凡廓上血丝深红紫赤,或紫黑者,皆是相应脏腑中的热甚伤血,血热成瘀的表现。二、少阴经目病主症:性交后,伤于寒,眼无丝毫外症,而突然失明者,竭急治之,方主麻黄附子细辛汤。释义:此节症形,是说的少阴里实,也是少阴里症的虚中夹实。上节虽是少阴,而外表却兼属太阳经症,所以,属于少阴之表。此节症形,外无表现,而疾病之来,是由性交引起,所以择里症。因为性交之后,肾脏空虚,外面寒邪乘虚直中,闭塞了目中少阴经络的玄府,因而失明,所以,属于虚中夹实。寒邪伤人,闭塞玄府,在表在里均是实症,所以,本节又可认作里实。不管如何辨症,都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则寒邪方能速除,视力方能恢复,并且不能懈怠,缓则必成痼疾。举此二例,以见经方作用,配合极特,一方而有几种用处。前节用此汤,是借附子固后防,而以麻辛攘外患。本节用此汤,是借附子作响导,而引麻辛除内忧。临症应变,变化要多,不得胶柱鼓瑟,倘入房后而伤冷水,梦遗后而中寒邪,都是同一看法。视神经炎治验宋xx,男性,44岁。主症:双眼突然视力减退,如在阳光下视物则头微昏,起病已有5天。经西医捡查:视力双眼0.02,外眼、间质和眼底均未查见异常,未作处理。患者本知医理,便自行处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煎服,连服5剂,无效,故请陈达夫教授诊治。诊查:诊舌、脉无特殊表现,再详细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于发病前一天午睡中梦遗,下午外出淋大雨,次晨起床后即感视物模糊。根据病史,乃肾脏空虚,外感寒邪,乘虚直中少阴,闭塞了目中玄府,因而视力减退。诊断:少阴厥阴内障目病。治则:温肾散寒。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附子12克细辛6克二诊:服上方6剂,视力好转,右眼0.3,左眼0.1,头痛已解。改服桂枝加附子汤:附片18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枚其意在振肾阳而填其虚,使外来之邪仍从太阳而出。三诊:服10剂,视力右跟0.4,左眼0.3。眼底视乳头边界稍模糊,后极网膜反光增强,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网膜中央静脉轻度扩张。改服真武汤加减:附片18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炒谷芽30炒麦芽30克丹参25克三、厥阴经目病主症:头痛偏左,风轮起翳,或起灰白色膜者,予以吴茱萸汤。释义:此节症形,系说足厥阴肝的里虚寒症。因为肝脏虛寒,所以风轮起膜色灰白,如果是热翳热膜,颜色决不灰白,故必用吴茱萸汤以温之。此症用吴茱萸与阳明用吴茱萸有所不同,阳明用吴茱萸,是借吴茱萸温胃;此症用吴茱萸,是正取吴茱萸温肝。不过厥阴头痛,是在顶巅,或者如同斧劈,为何此症又说头痛偏左?因为肝气行于左,偏左疼痛,本属血虚,此症病员,多属偶然血虚,血虚则生风,肝风即乘虚袭入的关系。但此症只须治风,不必补血,肝不虚冷,则血自生。浅层角膜炎治验:雷XX,女,52岁。主症:右眼生醫,卡涩,疼痛,流泪如泉涌,羞明不敢睁眼,涕清如水,头顶闷胀,已有3周。曾服平肝清热的石决明散,清泻肝经实热的龙胆泻肝场等,不但不见好转,头痛、眼痛更甚。检查:右眼白睛坎廓血丝粗大而淡红,相连处黑睛有一塔形白色浮翳伸向中央,且有脉络生长其上。病人体胖,面白少华,舌淡苔白,脉细。诊断:厥阴外障,正虚邪实。治则:通阳散寒,温肝和营。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6克生姜10克附片10克(先熬)桂枝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细辛6克葱白15克甘草6克二诊:病人服2剂,眼痛、头痛稍减轻,余症同前。守方再服4剂,诸症明显减轻,但翳膜未退,视力模糊,微感口干,改服下方而痊愈。附片10克(先熬)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生姜10克木贼15克乌贼骨30克甘草6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