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普益标准
作者:何雨芮
一、债券配置历史情况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年起连续5年间,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池中,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占据半壁江山,这一趋势在近年间尤其显著,相比而言,权益类资产仅成为点缀。不过随着理财业务转型的持续推进,在非标投资被限制的情况下,过往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模式,已不再能独自支撑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收益,因此银行理财机构需要寻求新的资产配置模式。
图表1: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资产余额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理财网、普益标准整理
从远期来看银行理财业务面临摆脱表外信贷属性,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压力,需要在资产配置上创新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式,合理权衡固定收益和权益投资的比例。
二、新时期银行理财债券资金配置展望
在资产端,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强调理财的高收益固收和类固收资产的配置,尤其是债券和融资类债权资产。虽然这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优势一脉相承,但毕竟不是资产管理的真正内涵。在净值化转型的压力下,银行不得不压降非标资产配置规模,一方面可逐步转向标准化的债券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银行自身权益资产研发能力,提高权益投资比重,这样的布局还可降低企业、政府、金融市场整体杠杆率,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其次,过去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经历罕见巨震,在此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先下后上,信用利差区间震荡,高评级发行人违约频发,增加了投资获取高收益的难度。展望年,全球低利率、低增长、高负债的格局延续,在“双循环”发展战略引领下,中国经济预计将持续复苏,债券收益率或将跟随国内经济波动呈现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应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