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时值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新浪财经特推出“致敬中国资本市场30周年·中国证券私募华曜奖评选——私募的力量”大型特别策划,邀请中国证券私募华曜奖参评私募从业人士从多维视角出发,畅谈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看法,分享投资逻辑、投资经验及深度思考。 中国证券私募华曜奖评选由新浪财经和东方证券联合主办。评选综合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发展潜力、运营能力和风控能力,择优行业领军人物和基金经理,传播其成熟理念和成功经验,表彰其社会责任和市场贡献。用信任的力量鼓舞行业中坚继续向上。
在私募基金“百舸争流、万马齐奔”的时代,全球战“疫”背景下,如何生存下来?近期,高熵资本董事长邓浩在新浪财经《私募的力量》专访中表示,信用风险系统性上升完全不被支持,今年债券违约的数量、金额是下降的,但因发生时间密集,容易引起市场恐慌。
高熵资本董事长邓浩
不过,他认为信用债违约暴露了固收资管行业风险,体现了传统信用债投研体系的失败,未来违约还将持续发生,市场脉冲式恐慌持续带来错误定价机会。
在行业方面,邓浩表示,私募要不懈追求“安全边际”,中国的私募管理人要认真学习、积累,做好自己的事。
精彩观点:
1.示范效应,加上疫情在全球的二次反弹,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全面受益,内需加上外需共同推动制造业景气度显著提升,这就是为什么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较大面积大幅走强,核心是需求拉动。
2.去杠杆的本质是中国经济由粗放扩张向精细追求质量的发展方向转变。
3.不同行业、领域的去杠杆进程、节奏也大不相同,实体经济、民营经济杠杆去的比较到位,房地产、国企中有些则去的不够到位,甚者有些还加了杠杆,所以我们最近看到一些有些密集的国企违约情况,以及监管明确将房地产定义为灰犀牛。
4.企业违约大多是自身原因所致,无外乎盲目多元化、激进扩张,种下杠杆过高、流动性错配的祸根。
5.基金公司产品结构设计不要过于迎合客户,既要收益高、又要流动性好的要求不合理;债券基金投资者也要理性思考,不合理的追求往往种下风险的隐患;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更为多元化,鼓励发展私募基金、境外专业投资者,从而减少市场行为趋同的问题,提高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
6.传统的信用债分析思路,我觉得本质上就是个失败。底层问题是中国债市打破刚兑后,二十余万亿信用债资产管理规模,与有效资产管理能力的严重脱节。
7.一百人管上千亿信用债资产,而且这百人有效投研能力才多少,这得是有多大的胆子。投资经理只关心国家大事,具体公司基本面甩给工作经验资历尚浅的研究员去看,这得是有多大的胆子。敢于使用随时开放申赎的结构投信用债,敢于加杠杆投信用债,这得是有多大的胆子。敢于不加深入研究,仅靠信仰、打听消息投资信用债,这得是有多大的胆子。这些都是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事情,因为我们深知,这个世界上有胆大的投资者,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投资者。
8.可转债市场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同时蕴含着风险,与其他投资一样,需要专业能力和积累,不是简单的事情。可转债结合了股票和债券两种属性,因此要求投资者具备研究分析两类资产的能力。
9.债市发展滞后于股市,需要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