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肺点肺癌最新文献及解读第三期

肺癌(LungCancer)是一种主要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居不下,而随着新药研发和临床数据的出现,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更好的药物选择方式。本期带来最新的5篇发布在顶级杂志的研究内容及解读。

诱导化疗后帕博丽珠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Ⅰ期临床研究

WelshJW,etal.JThoracOncol.Oct9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生存时间很短。标准治疗方案仍以化疗为主,同时合并或不合并胸部放疗(TRT)或预防性脑照射(PCI)。IMPower研究表明,在不进行胸部放疗的情况下,在化疗方案中加用阿特珠单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而之前的一项不包括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表明,对化疗敏感的广泛期SCLC患者合并胸部放疗可以提高2年的PFS率以及OS率,但该研究未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显然,单独的免疫治疗或胸部放疗,仍未摆脱患者疾病快速进展的困境。而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用是否能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理论上讲,放疗和免疫治疗联用具有较为明确的协同机制,有希望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帕博丽珠单抗和放疗联合,在广泛期SCLC患者人群中进行I期试验,探索二者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

方法

诱导化疗完成后的广泛期SCLC患者接受帕博丽珠单抗联合胸部放疗治疗,其中帕博丽珠单抗的最大耐受剂量将通过3+3的剂量爬坡研究进行评估。帕博丽珠单抗起始剂量为mg,q3w,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以50mg递增量直至达到mg,共16周期;胸部放疗剂量为总剂量45Gy,3Gy/d,15d。安全性评估采用CTCAE4.0评估,计算从开始治疗到之后35天内患者的剂量限制毒性(DLTs)发生率,并以此作为评判安全性的主要终点的指标。

表1患者特征

结果

从年9月至年9月,研究共纳入38例广泛期SCLC患者(中位年龄65岁,年龄范围37-79),其中33位患者按方案设计接受了治疗。在35天的耐受性试验中,接受帕博丽珠单抗-mg剂量的所有受试者均无DLTs,也未出现4-5级毒性;2位受试者(6%)经历了3级不良事件(n=1皮疹,n=1虚弱/感觉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范围1-13个月)。对诱导化疗有响应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达到了6.1个月(95%CI4.1-8.1)和8.4个月(95%CI6.7-10.1)。

表名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毒性评估

mg剂量组,疲劳(G1,n=1;G2,n=1),疼痛(G1,n=1),吞咽困难(G1,n=1;G2,n=1)和食道炎(G1,n=1;G2,n=1)。

mg剂量组,疲劳(G1,n=2),食管炎(G2,n=1)和贫血(G2,n=2)。

所有其他不良事件均在mg组中

图1.按照研究方案治疗的33例患者的PFS(A)和OS(B)

结论

帕博丽珠单抗联合放疗的整体耐受性良好,短期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没有明确的剂量限制毒性,目前随访时间较短,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小编有话说

长久以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就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患者的预后差,生存率低。

年,免疫治疗打破沉寂,随即进入了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行列。众所周知,小细胞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较高,而免疫和放疗的强强联合是否能让患者获得更大程度的获益,本研究给出了一定的答案。尽管该研究的随访时间以及样本量有限,且未对患者的PD-L1表达进行筛选,但研究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从中发现免疫治疗与放射治疗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这也为未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本研究患者目前的PFS和OS数据较单独胸部放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数据相当甚至更加优异,未来更大规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恩沙替尼治疗克唑替尼耐药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

YunpengYang,etal.LancetRespirMed.,October15

背景

恩沙替尼是一种有效的新一代ALK抑制剂,对多种已知的克唑替尼耐药的ALK突变和CNS转移具有高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估恩沙替尼在克唑替尼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ALK阳性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探讨了恩沙替尼疗效与克唑替尼耐药突变之间的关联。

恩沙替尼抑制野生型ALK以及克唑替尼耐药ALK突变F,CY,GA,LM,SR和T。其中F和CY是二代ALK-TKI的获得性耐药突变。在包含14例中国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中,64%的患者客观缓解。

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为年龄≥18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呈ALK融合阳性,经过克唑替尼治疗后失败,具有可供评估的靶病灶。有脑转移的患者,如果脑转移症状稳定,也允许入组。恩沙替尼的使用方法为mg每日口服1次。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等指标。此外,本研究还对患者的ctDNA进行了多基因二代测序(含个基因),以探索不同的克唑替尼耐药机制与恩沙替尼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

年9月28日至年4月,共例患者入组。均接受了至少一次恩沙替尼治疗,4例患者被排除,例患者进行后续分析。中位随访时间天,例(88%)患者克唑替尼耐药后直接使用恩沙替尼。克唑替尼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天,在克唑替尼的例患者中,例(69%)部分缓解,36例(23%)稳定疾病,2例(1%)疾病进展。11例(7%)数据不可用。除克唑替尼治疗外,例患者中有85例(54%)患者先前接受过化疗,55位(35%)接受过放疗,23位(15%)接受过其他靶向治疗。在研究开始时,有97名(62%)患有脑转移,其中40名(41%)有可测量的病灶.在例具有靶病灶的患者中,IRC评估的的ORR为52%(95%CI:43–60%),DCR为93%(表1)。82%的患者肿瘤负荷下降(图1);研究者评估的ORR为51%,DCR为94%。

表1.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肿瘤应答

图1.最佳疗效图

图2.KM分析研究者评估PFS

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达到9.6个月(95%CI:7.4-11.6月)(图2)。96名(62%)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38(26%)患者位患者接受了后续治疗,包括靶向治疗(n=27),化疗(n=16),放疗(n=10)和其他(n=6)。中位总体生存未达到。(图2)

表2.CNS患者肿瘤应答

97例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40例疗效可评价,ORR达70%(95%CI:53–83%),DCR达98%。先前接受过放疗的患者颅内ORR达88%,未行放疗的患者颅内ORR为66%。中枢神经系统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6月(95%CI:6.4月-NR)。(表2)

最常见的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是皮疹(89[5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升高(74[4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升高(65[41%]),肌酐浓度升高(30[19%]),便秘(29[18%]),瘙痒(28[18%])和面部浮肿(25[16%]);36名(23%)患者患有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结论

恩沙替尼对克唑替尼耐药ALK阳性NSCLC患者(包括脑转移)具有良好疗效及耐受性,恩沙替尼在其他第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小编有话说

目前二代ALK抑制剂(色瑞替尼、阿来替尼、布加替尼)和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在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中,第二代ALK-TKI客观缓解率为40%-50%,mPFS为6.9-15.6个月。但是与克唑替尼一样,使用第二代ALK-TKI患者终究会产生耐药,ALK继发突变占其中的50%,因此,需要其他的ALK抑制剂抑制更广泛的ALK继发突变。本研究显示恩沙替尼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耐受性,可能为第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铂类联合培美曲塞化疗对第二代ALK抑制剂难治性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JThoracOncol.Oct26

背景

克唑替尼是ALK阳性的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并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往往会出现耐药和复发转移,其下一步的治疗可以选择化疗或第三代ALK抑制剂如lorlatinib。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与未发生ALK耐药突变的患者相比,发生基线ALK耐药突变的患者lorlatinib的疗效明显更好。因此,第二代ALK抑制剂进展后的患者需要额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那些没有ALK耐药突变的患者。然而,一旦患者使用ALK抑制剂进展,铂/培美曲塞化疗对他们的疗效几乎没有数据。在此,我们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分析,以确定铂/培美曲塞联合化疗对晚期ALK阳性难治性NSCLC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纳入了来自3个中心的58名接受过1种或以上靶向ALK的第二代TKI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同时在治疗失败之后已经接受了铂类/培美曲化疗。88%的患者接受过至少2种第二代TKI治疗,57%曾使用过克唑替尼。

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58名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个月。40例铂类/培美曲塞化疗的患者接受了影像学检查,37名具有可用于评估的基线病灶。其中11名患者被证实为部分缓解,13名患者疾病稳定,13名患者疾病进展。这些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9.7%,中位缓解时间为6.4个月。

研究中有15例患者接受了化疗联合靶向ALK的TKI治疗,选择的TKI种类各异。与仅接受了化疗的43名患者相比,这15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长(6.8个月vs3.2个月;HR0.33;p=0.)。

结论

ALK阳性NSCLC患者在靶向ALK的第二代TKI治疗失败后,使用铂类/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尚可。如果能联合靶向ALK的TKI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小编有话说

该研究提示在靶向治疗失败后继续使用TKI可能仍具有抑制ALK的作用。下一步的研究应该比较此类患者使用劳拉替尼或铂类/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更为确实的证据。

劳拉替尼在晚期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1-2期临床研究

Shaw,AliceT.,etal.TheLancetOncology().

背景

克唑替尼(Crizotinib)靶向ALK,ROS1和MET等突变,在多个国家可用于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第二代ALK抑制剂色瑞替尼(Ceritinib)在韩国患者队列中也显示出抗肿瘤作用。但大部分患者的治疗可能因获得性耐药而失败。同时由于难以穿过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也是其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劳拉替尼(Lorlatinib),一种强效,口服,选择性的第三代TKI,靶向ALK和ROS1同时具有脑部渗透性,最近的研究评估了劳拉替尼对晚期ROS1阳性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其对已经出现耐药或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依然有效。

方法

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1-2期临床研究在12个国家的28个医院,入组晚期ROS1阳性NSCLC患者伴或不伴CNS转移。劳拉替尼,mg一次每天口服,21天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独立评审颅内或总的客观缓解率。

结果

纳入了69例ROS1阳性±中枢神经系统转移NSCLC患者,其中21例之前未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40例之前仅使用过克唑替尼治疗,8例之前接受过一次克唑替尼之外ROS1-TKI或两个以上靶向ROS1的TKI治疗。中位随访21.1个月发现,21例TKI初治患者中有13例(62%)具有客观反应,其中11例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7例(64%)颅内出现了反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0个月。40例之前仅使用过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14例(35%)具有客观反应,其中24例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有12例(50%)出现了颅内反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最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是高甘油三酯血症(19%)和高胆固醇血症(14%);7%的患者出现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图1:劳拉替尼在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抗肿瘤疗效。A之前未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患者。B之前仅使用过克唑替尼治疗患者。C之前未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患者的PFS曲线D之前仅使用过克唑替尼治疗患者的PFS曲线

表1:劳拉替尼在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

图2:从基线起肿瘤大小的最佳变化百分比根据至少一种ROS1突变的cfDNA或肿瘤组织检测。患者都为之前使用过克唑替尼治疗患者。

结论

劳拉替尼在晚期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出临床活性,包括有CNS转移和知情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患者。因为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治疗选择很少,劳拉替尼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后线靶向药物。

小编有话说

目前这一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之中,进一步的分析提示GlyArg突变可能与对劳拉替尼的反应较差有关。克唑替尼依然是ROS1患者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克唑替尼序贯劳拉替尼为此类患者新的治疗策略。

EGFR-的多发性脑转移NSCLC患者中,EGFR-TKI加贝伐单抗比单独使用EGFR-TKI具有生存优势

JiangT.,etEuropeanJournalofCancer,Nov.

背景

作为晚期NSCLC中的一种最常见的远处转移,脑转移的治疗一直是棘手且效果欠佳的。

虽然三代EGFR-TKI与一代EGFR-TKI相比具备更强的中枢神经系统透过性与药效,但仅依靠三代EGFR-TKI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前研究证实同时抑制EGFR与VEGF/VEGFR通路可以产生抗肿瘤协同效应,甚至可以削弱EGFR-TKI导致的原发性耐药或EGFR-TM获得性耐药突变。JO与NEJ证实了这一理论,并且发现在一线治疗非鳞NSCLC时,与EGFR-TKI单药相比,EGFR-TKI与贝伐珠单抗联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PFS。但JO并未显示联用有OS获益,而NEJ的OS也尚未成熟。而在一些回顾性的单臂研究中,在EGFR突变与脑转移的NSCLC中,EGFR-TKI联合贝伐珠单抗是有生存获益趋势的(包括OS)。JO没有纳入有脑转移的人群,但NEJ纳入了无症状的脑转移人群。因此,对于脑转移患者,EGFR-TKI联用贝伐珠单抗能否获益仍待确认。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在合并脑转移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探索EGFR-TKI联用贝伐珠单抗与EGFR-TKI单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从/6/1-/9/31,研究纳入位仅接受过EGFR-TKI单药(N=59)或联合贝伐珠单抗(N=)治疗的EGF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NSCLC患者。

EGFR-TKI包括吉非替尼(mgQd)、厄洛替尼(mgQd)、埃克替尼(mgtid);贝伐珠单抗的用量为7.5或15mg/kg,Q3W。颅内病灶(使用MRI),非颅内病灶(使用CT)每6-8周进行一次疗效评价。首次治疗后1个月,之后每2个月进行疗效确认。

结果

从名患者中选出名合并多发性脑转移的IV期NSCLC的患者。名是EGFR阳性的合并脑转移的非鳞NSCLC,其中名一线使用过EGFR-TKI单用或联合贝伐珠单抗。此部分患者中位年龄59岁,5%为非腺癌,46%有EGFR19DEL突变,47%有EGFRLR突变,7%有EGFR罕见突变,13%有≥10个脑部转移病灶且36%有症状。

EGFR-TKI+BevavsEGFR-TKI:

(颅内)ORR(66.1%vs41.6%,p=0.)

(整体)ORR(74.6%vs57.1%,p=0.)

(颅内)iPFS(14.0mvs8.2m,HR=0.56,p<0.)

(整体)sPFS(14.4mvs9.0m,HR=0.55,p<0.)

EGFR-TKI+BevavsEGFR-TKI:

OS(29.6mvs21.7m,HR=0.51,p<0.)

sPFS(14.4mvs9.0m,HR=0.55,p<0.)

所有亚组分析显示:联合组均有iPFS、sPFS、OS显著获益,这一结果与EGFR

突变类型无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联合组中,≥10个脑部转移灶的患者,拥

有更多的获益。

而颅内ORR高意味着更长的颅内PFS,这一现象在整体ORR及整体PFS上也能

看到相同趋势。

结论

在EGFR突变合并脑转移的NSCLC患者中,EGFR-TKI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EGFR-TKI单药,能获得显著的颅内及整体ORR、PFS以及OS获益。

小编有话说

EGFR-TKI与抗血管靶向药物的联用,OS是否能获益,一直未有定论。NEJ的最终OS结果仍未成熟,而JO的OS是没有获益。此篇回顾性的研究,回答了:对于合并颅内转移的患者,EGFR-TKI联用贝伐珠单抗不光有ORR、PFS获益,还能得到最终的OS获益,且患者耐受性与EGFR-TKI单药组没有区别。现实中照进了一线靶靶联合的曙光。

本刊声明:

本资料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无意向您推广任何产品。这些资料可能含有未经许可的产品/适应症的信息。我们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未经许可的适应症,任何处方请参考产品最新详细处方资料。

编译:孙立章、阎试玉、盛雪婷、逯婷婷、钟静

审核:张晋、晋可

相关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c/6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