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健康河北官微(jkhbgw),否则即视为侵权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当满屏飘起粽子的广告
超市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
整个世界都在提醒你一件事
端午节要到了
吃粽子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此时粽子是家家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粽子虽然好吃
但是你真的会吃吗
不要觉得小编是在开玩笑
吃粽子学问也大着呢
不信
跟着小编瞧一瞧咯
粽子除了美味,营养也不差!
补中益气、养心安脾……
小编悄悄地告诉你哟,粽子全身都是宝!
包裹粽子的苇叶:
用芦苇叶包裹粽子,一经高温蒸煮,不仅为糯米增添清香之气,其中的营养物质也充分地浸透到了糯米中。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粽叶的提取物还具有抗癌作用。
粽子的主料糯米或黄米:
糯米可提供较多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止泻、解毒等作用。
黄米则能祛寒、养心安脾。
粽子辅料:
红豆: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并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
肉粽、蛋黄粽、火腿粽,可以提高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并增加了铁的含量。
吃粽子别大意
当心惹上“粽子病”
粽子虽美味,但其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如果饮食不慎,会在端午节罹患上“粽子病”。4点不要一定要牢记!
不要一次吃太多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因此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
不要空腹吃粽子糯米在胃里停留时间长,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不要食用凉粽子也不要食用粽子同时喝冷饮,这是因为糯米食品冷却以后,淀粉分子会增大,导致更难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对有胃病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睡前不要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
甜的还是咸的
它说了才算
每到端午,甜粽还是咸粽总要引得一番争论,小编要说的是不管咸甜,吃粽子一定都要控制量。
咸粽子中肥肉、蛋黄等油腻馅料,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摄入过多会引起水肿的高发。
甜粽子热量高,摄入过多,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给有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肥胖的人造成较重的消化负担。
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
蔬菜与粽子更配哦
记得来杯茶解腻
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一些清淡的蔬菜,能帮助消化。
叶菜里面膳食纤维会比较高一些。不但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且能够减少糖的吸收。
蔬菜可优先选择冬瓜、丝瓜、萝卜等,因为这类蔬菜里面含有能帮助消化的一些酶类。
大家也可以在吃完油腻的肉粽后,慢慢品一杯清茶以降低油腻感,有利于身体健康。
乱吃粽子有风险
三类人要特别小心
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这三类人食用要严格控制。
“这三类人特别注意
老人和孩子:
他们的胃肠功能相对来说会比较弱,吃粽子过多,会加重他们的胃肠负担。同时,粽子里面豆类、枣会比较多,可能会引起误吸和呛咳。
心脑血管病、高血糖和高血压、高尿酸患者:
粽子本身含糖量和能量比较高,如果摄入过多,可能都会加重体内糖和脂肪的一些代谢的负担。
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比如说胃炎、胃溃疡等。摄入的粽子过多的话,那本身就会引起一些胃酸,消化液的分泌过多,可能会加重一些胃肠道的负担。
特别提醒:
细嚼慢咽吃粽子,远离枣核坎顿
吃粽子谁不会,然而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省会李女士吃粽子不注意
不仅花了上千元,还差点送命
省会医院,焦急地说,自己吃粽子把枣核吞了下去,现在从嗓子到食管刀割一样的疼。
医生对吞食枣核经过进行详细询问,并在评估病情后指出,马上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枣核坎顿位置后决定马上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并顺利取出枣核。
经过了就诊、做检查、做胃镜到取出枣核,李女士前前后后花费近千元。临走前,她后怕又心疼地说,这么一个小粽子,不仅花了上千元,还差点要了命!
端午前后是食管异物的高发期,特别是枣核坎顿。
避免食管异物,要这么做:
1、在进食粽子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大声说笑;
2、误吞枣核后,平稳情绪,禁止大量进食馒头、米饭、韭菜以及醋等食物;
3、医院就诊;
4、建议市民为家里老人、孩子在包粽子前可去掉枣核,从根源上避免误食枣核的情况发生。
最后祝大家
本文专家:
张晓伟
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郎晓猛
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
刘金里
医院东院区脾胃科主任
朱叶珊
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
编排:健康河北官微
推荐阅读↓↓↓
好消息,这些人在县域内住院,不用交押金啦!具体流程看过来
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河北省健康扶贫一点通快收藏!
村村大喇叭响起来:健康扶贫这点事儿,不怕你了解,就怕你不了解!
河北人,你有一套挂图请查收!关系你的健康,不看亏大了!河北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这套“明白卡”,转给十里八乡的亲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