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研究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22

点击标题下「蓝色名」可快速

本文刊于:中华儿科杂志,,55(07):-

作者:孙明芳顾伟忠彭克荣刘明南舒小莉江丽琴江米足

单位:浙江大医院消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进展。

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浙江大医院诊断治疗的22例EoE患儿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及治疗随访情况。

结果

(1)临床资料:22例EoE患儿,年龄5个月~13岁,临床表现以呕吐、腹痛最常见,分别占45%(10/22)、41%(9/22)。(2)胃镜食管黏膜及病理:食管黏膜粗糙11例(50%),充血、糜烂6例(27%),纵向裂隙5例(23%),环形隆起3例(14%),颗粒状隆起3例(14%),正常黏膜3例(14%);组织病理示食管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计数≥15个/高倍镜视野。(3)实验室检查:13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计数升高,占62%。(4)过敏史:7例存在过敏史,占32%。(5)治疗情况:16例患儿经奥美拉唑治疗后好转;2例患儿经奥美拉唑联合顺尔宁治疗后好转;1例饮食回避后好转,1例饮食回避联合口服泼尼松治疗后好转,2例失访;2例治疗后复查胃镜,食管黏膜组织学恢复正常。

结论

儿童Eo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内镜下食管黏膜可表现为纵向裂隙、黏膜白斑或者渗出、皱纸样黏膜、环形隆起、颗粒状隆起等。多数患儿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少数患儿需要回避饮食,甚至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慢性免疫性炎症疾病,最早是在年由Landres等[1]报道,儿童EoE是在年由Kelly等[2]首先报道。Soon等[3]进行Meta分析发现近20年儿童EoE发病率从0.2/增加到43/,但国内关于儿童EoE的报道极为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过敏反应相关,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该病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混淆。胃镜及食管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EoE的金标准方法[4]。儿童时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的预后非常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医院年1月至年12月诊断的22例EoE患儿的临床表现、胃镜和组织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以提高对EoE的认识。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浙江大医院病理系统检索年1月至年12月共例次食管病理结果,并逐一查看病理报告单,筛选病理报告中符合食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个/高倍镜视野(HP)的病例共31例,其中门诊19例,住院12例。进入我院住院患儿信息系统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6例最终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例诊断为"克罗恩病",故排除。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基本情况。门诊患儿中有1例诊断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故排除。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共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3.4∶1。就诊年龄最小5个月,3岁共3例,3~6岁共5例,6~9岁共6例,9~12岁共5例,≥12岁共3例。

本研究经浙江大医院审批(批准文号:-ZRB-)。

二、研究方法

所有22例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在胃镜下进行食管黏膜多点活检送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三、诊断标准

EoE的诊断参照国际年及年指南共识[4,5]。年Liacouras等[5]提出指南主要包括:①食管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②食管黏膜活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个/HP;③排除胃食管反流病等引起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年美国胃肠病学院发布的指南[4]主要包括:①食管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②食管黏膜活检提示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其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个/HP;③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仅局限于食管;④排除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继发原因,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乳糜泻、克罗恩病、寄生虫感染等;⑤饮食剔除、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支持诊断,但非必需。

结果

一、临床表现

2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临床症状分析:恶心2例(9%),呕吐10例(45%),呕血2例(9%),腹痛9例(41%),反酸5例(23%),营养不良3例(14%),纳差2例(9%),关节痛1例(5%),慢性咳嗽1例(5%),部分患儿症状叠加。

二、胃镜下食管黏膜表现

EoE患儿胃镜下食管黏膜表现主要有:(1)黏膜粗糙11例(50%);(2)黏膜充血、水肿、糜烂6例(27%);(3)黏膜环形隆起3例(14%);(4)黏膜颗粒状隆起3例(14%);(5)纵向裂隙5例(23%);(6)正常黏膜3例(14%)(图1)。

图岁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儿(男)胃镜下食管黏膜纵向裂隙和环形隆起

图岁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患儿(男)食管黏膜组织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染色) 2A:×倍,2B:×倍

三、组织病理学表现

EoE患儿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且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个/HP(图2)。本研究所有患儿食管黏膜多点活检均符合上述标准。

四、血常规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22例患儿中21例有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10.70±4.43)×/L,正常值为(4~12)×/L,其中白细胞增高1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正常8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6%)13例,占62%,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在6%~15%共10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15%共3例;血红蛋白(.10±10.47)g/L,血小板计数(.19±55.61)×/L,21例患儿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五、过敏史

22例患儿中4例患儿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2例患儿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曾长期口服顺尔宁控制病情,1例患儿既往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上述7例患儿中1例患儿每次进食新鲜牛奶后均出现明显呕吐,幼时有反复湿疹发作,未曾行过敏原检查。1例患儿每次进食牛奶、鸡蛋后均出现口周皮疹伴瘙痒,频繁呕吐,行过敏原检查,提示花生、艾蒿、牛奶、鸡蛋蛋白过敏,且血IgE水平明显升高(U/ml)。3例患儿既往行过敏原检测,1例提示牛奶、鸡蛋过敏,1例提示芒果、花粉过敏,1例提示花粉、尘螨过敏。然而对22例患儿父母亲进行电话询问均未提供明确过敏性疾病病史。

六、治疗经过

16例患儿予奥美拉唑[0.6~0.8mg/(kg·d)]口服治疗,数天后症状均明显好转;2例患儿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1例患儿予铝碳酸镁、肠胃康治疗,但患儿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失随访;1例患儿予铝碳酸镁、肠胃康治疗无好转,未再就诊;1例患儿予饮食剔除,忌牛奶、鸡蛋、虾(蟹),更换为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抗过敏治疗,患儿症状好转,治疗3个月余复查胃镜,食管黏膜组织学完全缓解;1例患儿也给予饮食剔除,忌牛奶、鸡蛋、花生、海鲜,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泼尼松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1周后症状好转,继续口服泼尼松2周自行停药,后逐渐过渡到普通奶粉喂养,未再出现反酸症状。

讨论

EoE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一定程度上与过敏相关,包括食物过敏及空气中变应原过敏[6,7]。年Kelly等[2]首次报道食物中的过敏原可能是EoE的1个潜在病因。随后Markowitz等[8]、Kagalwalla等[9]分别对51例、35例儿童EoE患者进行饮食回避,发现均得到较好的临床症状及组织学缓解。Rayapudi等[10]研究在小鼠模型中通过鼻腔内灌注气源性致敏原(如曲霉菌、尘螨、蟑螂等),发现其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提示空气中致敏原在EoE中扮演一定角色。但并非所有的EoE患儿均有过敏史,Liacouras等[5]的共识中认为儿童患者中42%~93%存在过敏性疾病病史。本研究22例患儿中7例(占31.8%)有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病史,包括食物(如牛奶、蛋白、芒果)或空气中花粉过敏史,但大部分患儿没有明确的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表明过敏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因素之一。但本资料因门诊患儿为主,未能全面进行过敏相关检测。

EoE发病率因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男性、白种人多发[11,12]。Pinheiro等[13]对11例巴西EoE患儿进行分析,其中8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患儿年龄在3~17岁;Al-Hussaini等[14]对18例EoE患儿分析,其中13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在1~11岁;Moawad等[15]对例EoE患者进行分析,包括了例成年患者和例儿童患者,其中男性占72%。多数文献报道男女比例(3~4)∶1。本研究男17例,女5例,男女比例3.4∶1,与文献报道一致,且患儿发病年龄无明显特点,其中年龄最小的患儿仅5月龄。

成人EoE患者往往以吞咽困难、食团嵌顿为就诊主诉,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以1种或多种胃食管反流样症状就诊,如呕吐、反流、恶心、腹痛、胸痛、烧心、厌食、体重下降、喂养困难等[16,17,18]。本研究22例患儿临床表现各异,其中以呕吐、腹痛较为常见,也可出现反酸、嗳气、恶心、纳差、呕血等症状甚至造成营养不良。其中1例患儿就诊时除了腹痛,还存在发热、皮疹及关节痛,血液检查提示存在感染,而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但仍存在腹痛及关节痛,关节痛与EoE的关系尚不清楚。另有研究表明儿童EoE患者临床症状可随年龄不同而异,小婴儿往往表现为喂养困难、反流及生长发育障碍,学龄前儿童往往呕吐、腹痛等症状较明显,直到青春期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及食团嵌顿等症状[3,19]。本资料由于样本量小,且患儿最大年龄为13岁,未发现吞咽困难或者食团嵌顿的症状。

内镜检查是诊断EoE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镜下改变主要与嗜酸性粒细胞持续浸润引起黏膜炎症反应、食管重塑相关[20]。EoE患者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的内镜表现包括纵向裂隙、黏膜白斑或者渗出、皱纸样黏膜、食管环、食管狭窄等。然而内镜下食管黏膜正常并不能排除EoE[21],据统计约1/3EoE患儿内镜下食管黏膜可以表现为正常[22]。本研究22例患儿中3例患儿胃镜下食管黏膜正常,约占13.6%,其余患儿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糜烂、颗粒状隆起、环形隆起、纵向裂隙等改变。Kim等[23]研究认为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学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因此依据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来诊断EoE并不充分。本研究中1例患儿胃镜下食管黏膜光滑,但病理组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患儿食管黏膜可见环状皱襞及纵向裂隙样皱缩,但病理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仅5~18个/HP。

食管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诊断EoE的金标准方法。目前较公认的诊断标准是食管多处黏膜活检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个/HP[5,21,24]。本研究的22例患儿食管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满足上述标准。食管固有层或者黏膜下层的炎症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并导致了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迁移[25]。除了组织病理学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外,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可以增高,为临床上早期识别本病提供了线索。Marlais等[26]报告40例EoE患儿中31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占78%。本研究中共21例患儿完成血常规检查,其中13例患儿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61.9%)。有研究认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并不一定存在关联[27],然而Straumann等[28]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尚存在争议。

EoE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食管扩张术[21]。治疗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白三烯抑制剂)、细胞因子抗体、免疫抑制剂等。饮食治疗包括要素饮食及饮食回避。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认为需先行PPI治疗8周,若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状缓解则需要考虑PPI敏感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PPI敏感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EoE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因为两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可以完全重叠,无法区分[29]。Park等[30]研究认为PPI不仅具有抑酸作用,也具有抗炎作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3在食管远端黏膜的表达,因此PPI敏感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是EoE的一个亚型。因为EoE的诊断是基于概念性的定义,任何有食管功能紊乱的症状和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PPI治疗有效并不能一概认为是GERD,或者不支持EoE的诊断,因此PPI使用更应是一种治疗手段而非诊断方法[31]。本研究共22例患儿,其中16例患儿经过奥美拉唑治疗后均获得了临床缓解,2例患儿经孟鲁司特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后症状缓解,2例患儿饮食回避(其中1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有效,2例失访。由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儿童有较多的副作用,因此并不作为一线治疗。

总之,儿童EoE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具特异性;内镜下食管黏膜可表现为纵向裂隙、黏膜白斑或者渗出、皱纸样黏膜、环形隆起、颗粒状隆起等;内镜结合食管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EoE的金标准。多数患儿经PPI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少数患儿需要回避饮食,甚至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本研究为回顾性资料,未能对所有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尚不能明确过敏在EoE发病中的作用。另外,也未能对大多数患儿进行胃镜复查和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在疗效的判断上更多基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儿童EoE与PPI敏感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略)

《中华儿科杂志》由《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易慧睿思品牌咨询有限公司共同运营,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旗下所属《中华儿科杂志》的唯一官方平台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最权威的儿科领域杂志

订阅-,,

合作-52988转

号外号外!《中华儿科杂志》现在可以通过订阅啦!

购买攻略

Strategy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或点击菜单栏会员社区中的"订阅杂志",一秒直接购买!

购买提示:

1选择购买期数和数量

如果您购买过程中遇到问题,点击“客服”,即可与我们联系。

或者点击“商品详情”,联系我们。

注:单期购买时,请在出版日前15天下单,逾期商品将下架。出版日可在“商品详情”查询。中华儿科杂志为每月2日出版。

2核实您的收获地址,并付款

如需索要发票,请联系客服或拨打,或Email:gaoqixiang

cma.org.cn。

默认邮寄方式为挂号信。如想选择其他方式邮寄,请联系客服人员。

是时候和她说再见了!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医院
新媒体总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jc/2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