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基本药物都是普药,每个家庭都会储备一些普药,以备不时之需,至于特性药,备货就相对较少。每种药物都是有针对性地研发,治疗对应的病种,但是科技在不断进步,一些研究发现,原来物美价廉的普药也含有特性药的功效,而且功效出奇多~勘称神药~
今天,中六君就带着大家去认识这些传说中的“逆天神药”~
黄连素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最近又火起来了!因为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据说是最近,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了。素不素好牛叉的赶脚?
但素,机智的中六君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发现这项伟大的发现,其实早在年就被媒体报道了:
而最近一些媒体又把它捞出来,热饭再炒,炒熟再烧焦~中六君都觉得热到爆~
如果说黄连素是一个人,我估计,黄连素本人都快被
到要购买流量叠加包了吧……然而黄连素还是有一些神奇功效的,且听中六君为你一一道明。
功效1、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连服20天)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对于因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有效。
2、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也很好。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这是由于黄连素中的小蘖碱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
3、黄连素亦有降血糖、尿糖的作用。糖尿病病人每日口服4次,每项次0.4克,服1-3个月后,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多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每日口服黄连素4次,每次0.4克,连服7-12天,能使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缓解或纠正心律失常。科研成果显示:黄连素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功能,从而降低因冠状动脉梗塞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5、黄连素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食道炎等疾病的人经常服用,既有治疗作用,又可防治发生癌变。
6、黄连素对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亦有良好效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栓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控制,约有半数可诱发脑栓塞而致生命危险。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及转归与血小板聚集力密切相关,所以抗血小板凝集剂如阿司匹林早已成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脑梗塞的有效药物。黄连素如同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并且作用更为广泛,是比阿司匹林更加有效的药物。由于黄连素药源广,副作用小,易被病人接受,因而可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具体用法:每日0.9克,分三次口服,连续治疗30天为一疗程,可用2-3个疗程。
7、抗心力衰竭。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症、医院诊治。
8、褥疮。首先将非糖衣黄连素研成粉末,加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调成软膏状,创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清除创面坏死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拭干,然后外敷配方药物(每平方厘米创面黄连素0.1g加盐酸环丙沙星溶液0.5ml)于创面,每日2~3次,7天为一个疗程。黄连素加盐酸环丙沙星配方治疗褥疮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取材方便。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之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在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药。
外国一教授曾经说过,“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司匹林(aspirin)”,可见医学界对于这种药物具有颇高的赞誉。那么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重要的用途?对人类的健康又有什么帮助呢?中六君就为你揭开它的异彩之处。
神经性疾病也害怕阿司匹林分解物
外国研究人员发现,阿司匹林的一种分解物水杨酸可以和一种酶类相结合,从而阻断其进入细胞核中,进而在细胞核中会诱发细胞死亡。这项研究已经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上。
抗炎止肩痛
肩痛困扰着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深受其苦。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对缓解肩痛效果显著。而且在术后缓解肌腱炎症具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
肿瘤免疫的新动力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治疗中,与单独使用免疫疗法相比,将免疫治疗方法与阿司匹林或其他COX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够大大减缓小鼠体内大肠癌或黑色素瘤的生长,进而达到重新唤醒免疫系统的效果。
降低肥胖者患癌风险
英国的科学家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中发现,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降低超重的Lynch综合症患者的患癌风险。
Lynch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基因紊乱疾病,患者DNA损伤检测和修复功能会受到影响,而超重/肥胖的Lynch综合征患者患肠癌的风险较普通人更高。如今,他们终于看到了曙光,因肥胖而增加的患癌风险或许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抵消。
抗乳腺癌
美国军人医疗中心一项研究显示:每日服用一定的剂量的阿司匹林,或可有效阻断乳腺癌的生长,而此前的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或许对结肠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等其它癌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阿司匹林的第二种效应
发表在PNAS上的一篇研究,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阿司匹林或许具有第二种效应,其不仅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阻断引发炎症和疼痛感的前列腺素的产生;而且还可以促进酶类产生加速炎症结束的化合物,从而使得受影响的细胞恢复至健康状态。
防癌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患结肠癌,胃癌或食道癌的几率,以及降低相关癌症的死亡几率。有数据显示,服用阿司匹林10年,患结肠癌风险可以减少约35%,而死于结肠癌的风险降低40%。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患食管癌和胃癌风险还降低30%,死于这些癌症的风险降低35%~50%。
防范胰腺癌也需要阿司匹林
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毫克的剂量被认为是低剂量(通常用于心脏疾病的预防),高剂量为通常每4~6小时服用一次阿司匹林,被视为常规剂量(用于治疗疼痛或抗发炎目的)。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实:较长时间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胰腺癌的风险。患病风险平均降低48%,随服药时间延长,胰腺癌患病风险可减少60%(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年以上)到39%(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6年或更短)之间不等。
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延长患者寿命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名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名患者死亡率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名患者死亡率为48.5%。这一数据显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部分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预期。如果患者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叫做HLA-I的特殊抗原,那么阿司匹林的辅助治疗最有效;反之,则可能没有效果。因此,对诊断为结肠癌且肿瘤表达HLA-I抗原的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或有助于延长生命。
顺铂:阿司匹林帮我击败耐药性
顺铂,是常用的癌症化疗药物,但是,耐药性使得顺铂成为癌症中的青霉素,无力扭转。中国科技大学刘扬中团队通过氧铂和乙酰水杨酸酐的亲核取代反应,研发出一种癌症对抗分子,即Asplatin(顺铂和阿司匹林的融合物),有望解决顺铂耐药性问题。而且,原材料和制作方法都不昂贵。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它能够抑制肝糖原异生,同时增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以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有抗衰老抗肿瘤延长寿命等作用。因此有人将其戏称为“神药”,中六君对过去几年关于二甲双胍的研究进行了汇总,让我们看看这种”神药“到底有多神!
可给肠道细菌带来“正能量”一项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介绍,欧洲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对来自丹麦、瑞典及中国的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个体机体中的肠道细菌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肠道微生物的有利改变,从而增强细菌产生特殊类型的短链脂肪酸的能力,比如丁酸和丙酸等,这些脂肪酸可以从多种不同途径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二甲双胍可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比如胃胀气。本文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即利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或许肠道中存在较多的大肠杆菌,这种细菌是引发胃部不适的原因。
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外,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在一项刊登在DiabetesCare上的研究论文中,研究者针对加入德国大规模研究KORA的参与者们的份血液样本,着重考察参与者机体的代谢产物与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或许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可以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
研究者表示,二甲双胍或许对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存在额外益处,但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成为脂肪肝治疗药物的新药物发达国家约有1/4的成年人罹患脂肪肝,且大多数并发肥胖症或2型糖尿病。脂肪肝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专治药物,二甲双胍与此病的治疗更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美国科学家经小鼠实验证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的脂肪肝有效:研究者给予肥胖、胰岛素抵抗的脂肪肝小鼠二甲双胍,并与未给药的对照组小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脂肪肝小鼠痊愈。
未来可能成为脂肪肝治疗的新药物。
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一项研究表明,将磺脲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比初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者增加33%,且发生较早。与磺脲类药物相比,二甲双胍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初始用药可降低CVD事件风险。
研究者发现,在研究的2年中,磺脲类组和二甲双胍组发生CVD事件的几率分别为14.8%和11.6%(风险率为1.33;P0.)。磺脲类组缺血性心脏病(7.1%vs.5.3%)和心力衰竭(3.4%vs.1.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两组心肌梗死、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和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且磺脲类组CVD事件风险较高。此外,男性和高龄也与CVD事件风险增高相关。
可防治特定致盲疾病美国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预防并治疗常见的致盲疾病——葡萄膜炎。德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给患有葡萄膜炎的小鼠喂食二甲双胍,小鼠炎症显著减轻;在小鼠患病前喂食二甲双胍,可起到预防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在于它能激活一种名为AMPK的酶,后者可抑制细胞核因子酉乙蛋白的活性,使维持葡萄膜炎所需的细胞活素、趋化因子两类炎症信号分子难以生成。
目前,美国失明者中,10%到15%由葡萄膜炎所致。在世界范围内,这一比例更高。
对肥胖儿童的影响外国一则研究提示,对于肥胖儿童,二甲双胍可以降低饥饿感,增加饱腹感。研究人员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与平均能量摄入基线显著减少相关。因此,二甲双胍可以作为饮食、运动和行为治疗的辅助,对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是非常有用的。
在肥胖妊娠非糖尿病女性中的应用二甲双胍可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的风险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二甲双胍在肥胖妊娠非糖尿病女性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则缺乏数据。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BMI≥35kg/m2的妊娠期非糖尿病女性中,产前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可显著减少妊娠期母体体重增加和先兆子痫的发生风险,但对胎儿的出生体重无影响。
促使脑细胞生长输入标题有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或许可以促使脑细胞的生长。研究中,小鼠服用二甲双胍不仅诞生了新的神经元,同时老鼠在标准的空间学习迷宫测试中也取得了更好的成绩。目前已经有一些早期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有帮助。研究人员认为:现在看来,二甲双胍可通过加强大脑修复功能改善老年痴呆症状。
中六君还需要唠叨几句:尽管这些普药看似无所不能,包治百病的样子,但是作为普通人群,或者适合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还是应在专科医师的遵循下使用~
切勿滥用药物或者自医不寻医~
切勿滥用药物或者自医不寻医~
切勿滥用药物或者自医不寻医~
本文综合自医课室心能量、医药汇通、医学界内分泌频道mp、doc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