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调维稳银行基本面

表面上看,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背后却表明监管层稳定银行净息差的决心,有助于改变市场对于年银行净息差大幅下行的悲观预期。未来如果地产风险缓解信号出现,银行估值将会迎来修复。

本刊特约作者杨千/文

继8月LPR利率非对称性下调后,9月15日,六大国有行和部分股份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定期存款下降幅度较大,三年期定期存款下调15BP,其他期限定期存款下调10BP,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至0.25%。本次存款利率下调是前期LPR等利率调降的衍生反映,调整幅度与LPR利率调整幅度基本对称,显示出负债端和资产端利率的联动效应。并且,本次存款利率下调可缓解银行息差收窄的压力,为资产端收益率再次调整争取了空间,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LPR利率有可能进一步调整。

虽然利率调降有空间,但是否操作、何种操作还待进一步观察经济复苏的迹象,这也是本次MLF利率按兵不动的原因。一是年年内MLF利率已下调两次共20BP,其中上次为8月15日下调10BP至2.75%,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还在观察期;二是近期各监管机构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9月是三季度推动实物工作量加速形成的关键窗口期,经济复苏效果有待时间验证;三是9月13日晚间公布的美国CPI数据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的预期升温。当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达到近期高点,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承压,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中国降息节奏还须观望。如果经济稳增长需求仍强烈,利率再度调降可能发生在年年底或年年初。

从负债成本的角度来看,存款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下行的压力。随着银行负债端成本控制,同时下半年基建拉动内需、融资力度加大,预计下半年银行板块营收量增价稳可期,基本面有望加速改善。在当前形势下,部分优质中小银行受益于区位优势、公司成熟的经营策略,基本面脱颖而出,成长性愈发凸显。

存款利率市场化在路上

多家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普遍下调5BP,定期存款普遍下降10BP(三年期)或15BP(其他期限)。以工商银行为例,下调后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为2.65%、三年期为2.6%、二年期为2.15%、一年期为1.65%、六个月为1.45%、三个月为1.25%,活期存款利率为0.25%。

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创有纪录以来新低,银行负债中,同业负债市场化程度较高,年以来同业存单利率下降明显,而存款利率刚性较强,下降幅度较小。4月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后,定期存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挂钩,近期存款利率下调是基于国债收益率下行做出的调整,也是市场利率向存款端进一步传导的结果。本次存款利率下降有望明显缓解定期存款占比上升带来的息差压力,各类型银行均受益。

年10月24日,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设立自律机制,利率自律定价机制运作模式为,中央省市分别设置管辖范围不同的三级治理机制,同时常设接受央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秘书处。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性,年6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原有的倍数确定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方式下,各地区、各类银行之间倍数均存在差别,总体而言小银行上限较大行更高,由于存款期限越长的银行越有空间高息揽存,因此个别银行出现三年五年期利率极高的存款。改为加点确定后起到了变相降低银行长期限存款利率的效果。人民银行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一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换言之,存款利率将跟随LPR和国债利率变动。通过上述两次改革,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基本建立。

长期来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对银行而言意义重大。在银行息差方面,-年,银行息差并没有实质性收窄,近两年出现了小幅下降;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后,银行负债成本跟随贷款利率下调,对于银行净息差的稳定性起到强有力的保护。其次,未来LPR下降后,银行存款成本直接下降,存款成本作为贷款定价模型的核心输入变量,对新发放贷款利率会有更直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存款利率是跟随式的调整,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为MLF→LPR→存款,并非市场误解的先行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存款利率调整的两处细节。此前银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by/9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