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常年居高不下
全球一半的食管癌出现在我国
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比例约为2:1
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全国数据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初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就有20.35人得病,位于癌症发病率的第6位;死亡人数为20.6万,初死亡率为每10万人就有15.17人死亡,位于癌症病死率的第4位。
食管癌第一危险因素:热饮热食
麻辣烫、火锅,
功夫茶、生滚粥,
胡辣汤、羊肉汤……
很好吃,是不是?
但你知道吗?
“趁热吃”会烫伤黏膜,
甚至致癌!
在中国,食管癌的高发病率,和中国人喜欢热饮、热食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年3月,《国际肿瘤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热饮与食管癌之间的联系。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我们食管粘膜的承受温度是41度。高温食物进入口腔,牙龈和上颚出现红肿、麻木的感觉,就意味着口腔黏膜被烫伤了,入口烫,马上咽下去,食管实际上也被烫到的,只是它敏感度低,感觉烫得不那么明显。
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人们对热痛的感知也会轻微下降,如果您长时间接触烫食,也会让新生黏膜细胞发生像“皮肤老茧”类似的角化改变,对温度的感知更加不敏感。
食物从口腔到食管,再进入胃部,大约需要10秒钟。这就意味着,如果吃了一口烫的东西,口腔和食管要被烫10秒钟。
偶尔烫伤,食管黏膜是可以自我修复的,但如果经常趁热吃东西,食管黏膜在长期反反复复“损伤-修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发生不良修复的几率增加,可能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越来越多,恶变就可能发生了。
小膳爱心小贴士
如何判断食物温度过高?
取一杯热茶或一碗热食:
1、把手背放到碗壁上,觉得烫、立马弹开,食物的温度超过65度了,直接食用会对食道黏膜造成伤害;
2、把手背放到碗壁上,几秒钟后觉得烫,要马上将手移开,食物的温度肯定超过41度;
3、把手背放到碗壁上,感受几秒钟,不觉得烫,食物的温度适合直接食用。
食管癌能早期被发现吗?
警惕5个异常信号!
早期食管癌并没有典型的症状,食管、胃等消化器官的人体“感受度”比较差,出现微小病变并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很多人往往出现吞咽困难、食道狭窄,去检查才发现已经是食管癌了。
食管癌只有早筛、早诊和提前预防!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和有食管癌家族史者,需要留意几个信号:
1、哽噎感
吃第一口食物时常感到被噎住,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这是食道癌初期症状中最多见的一种。
2、咽喉异物感
吞咽不适或食管内有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3、胸部不适
如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间歇性或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时加重。
4、打嗝等胃部症状
下段食道癌可引起打嗝、消化不良等胃病症状。
5、食物停滞感
明明吞下了却总觉得没有吞下去。
提前预防食管癌,关键是要管住嘴!
喜欢趁热吃的人要特别留意,
欢迎爱友们点赞、
在看、分享朋友!
邀请朋友们来参加
我们“种金豆、赚健康”活动吧,
动动手指赚金豆,
金豆带你奔健康!
打卡赚金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不当你的世界只做你的肩膀
○
展望爱友会
○
我们与你一起,迎接未来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属于你的温暖港湾
欢迎您分享、点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