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杜志明,余冬敏,赖政洪

唐志贤,刘子由,谢春发

赣医院心胸外科

  目的: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指标,探讨EEN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分析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体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以及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指标。

  结果:EEN组患者术后第3、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泻发生率略高于EEN组。另外,EEN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EN组,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EN组(P<0.05)。

  结论:围手术期合理、早期使用EN支持能有效地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肿瘤消耗等原因,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我国,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3.2%~70.0%。这导致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患病率高。有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EEN)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负氮平衡,防止营养不良所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将观察术后EEN对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EEN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胸心外科年3月至年3月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98例,男8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9.3±9.2)岁。其中食管中段癌60例,下段癌38例。手术方式均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65例,弓下吻合33例)。根据患者营养支持方法不同,随机分为EEN组(n=48)和EN组(n=50)。

  1.2 营养支持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估患者营养不足的情况。并根据营养筛查的情况制订针对有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营养计划。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或营养管,术中将营养管置入屈氏韧带以下处20cm。EEN组患者术后6h自营养管注入葡萄糖氯化钠~ml,无特殊不适于24h内给予百普力;EN组患者在胃肠道通气后开始给予葡萄糖氯化钠~ml,无特殊不适于72h后给予百普力。所有患者营养液输注从25ml/h开始,逐渐加量,若无不适逐渐加量至35~40kcal/kg/d。在输注营养液过程中注意保温,若患者出现明显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立即降低输注速度。术后EN维持7~9d。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3和第7天的身高和体重(WT),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B)、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等。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患者CD3+、CD4+、CD8+和CD4+/CD8+比值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和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EN组患者年龄为(60.3±9.5)岁,EN组为(58.2±10.1)岁;ENN组男44例,女4例,EN组男44例女6例。ENN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4例、高血压12例,EN组糖尿病3例、高血压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营养状况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WT、BMI、血清TB和TF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和第7天WT、血清TB、TF、Hb和TLC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血清ALB和TLC明显升高,与EN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免疫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EEN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E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EN组的CD4+/CD8+比值升高更为显著,与EN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4 临床指标

  E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早于EN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给予禁食,加强抗感染和充分引流等综合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EEN组出现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和腹泻等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两组患者术后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食管癌是一种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危害严重的肿瘤。由于进食困难和肿瘤消耗,食管癌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的长期禁食,极易出现免疫功能障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江志伟等研究认为,EEN可明显降低胃肠道肿瘤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快速康复。

  营养支持疗法分为PN和EN,目前EN已公认优于PN。传统的医学认为,术后消化道手术刺激会造成3d左右的肠麻痹,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但Page等研究表明,术后6h小肠的吸收和蠕动功能即恢复。因此,我们一直遵循“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应用它”的原则。

  本次研究发现,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的WT、血清TB、TF、Hb和TLC与EN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食管癌患者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效果较好,营养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清TB和ALB是两个客观反映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术后第3和第7天,EEN组患者血清ALB较EN组上升得快,说明EEN支持疗法有优越性。

  肠黏膜是人体的天然屏障,有着重要的功能。肠屏障包括黏膜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肠道内的菌群是其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肠内细菌易位则可导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加之手术破坏了肠黏膜屏障,更易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心律失常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靠机体免疫应答,食管癌术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能力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营养不良的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很广泛。它能导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损,使CD3+,CD4+和CD8+减少。

  CD3+细胞的数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状态。CD4+/CD8+比值反映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性。当CD4+/CD8+比值下降甚至倒置时,说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而TLC是反映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本研究发现,EN组患者的TLC较EEN组减少得更明显。术后第3天,EEN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且术后第7天CD4+/CD8+比值升高更为明显,说明EEN能更好地维持T细胞的数量和稳定性,从而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但两组在术后第7天时T细胞亚群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进一步说明EN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E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好于EN组。这可能是EEN能更早地增加肠道内的血流,增加肠绒毛高度、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和增强肠免疫功能,防止细菌易位,维持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并发症。

  Manba等报道,EEN会引起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下降,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增加肺部的感染率。因此,EEN在控制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占有优势。本研究还发现,EEN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较EN组少,考虑一是由于EEN组患者更早给予EN,提供了足够的心肌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减少因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心律失常;二是更早给予EN及时、早期补充了患者因手术失血导致的低血容量,减少因低血容量引起的心律失常。

  两组患者在给予EN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这可能与营养液的温度、浓度、输注速度和营养管留置位置不当等因素有关。当我们通过调整EN液的温度、浓度或速度时,患者腹泻的症状明显好转。因此,EN支持在护理方面更需要个体化,这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食管癌患者给予EEN,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途径,不仅能早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而且还符合术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发现,EEN支持对患者感染的控制有一定优势,尤其对危重症患者。还有研究报道发现,EN和PN对预后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甚至EN组患者发生肠道反应和低血糖的概率高于PN组。或许研究EN的个体化应用是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WuJ,HuangC,XiaoH,etal.Weightlossandrestingenergyexpenditureinmale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esophagealcancer.Nutrition.;29(11-12):-.

吴蓓雯,曹伟新,费旭峰.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7(5):-.

蒋虹,郑玲.恶性肿瘤患者例营养状况评价.肿瘤学杂志.;16(10):-.

ShrikhandeSV,ShettyGS,SinghK,etal.Isearlyfeedingaftermajorgastrointestinalsurgeryafashionoranadvance?Evidencebasedreviewofliterature.JCancerResTher.;5(4):-.

DetskyAS,MclaughlinJR,BakerJP,etal.Whatis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ofnutritionalstatus?JPENJParenterEnteralNutr.;11(1):8-13.

赫捷,邵康.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中国癌症杂志.;21(7):-.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肠外与肠内营养.;10(3):-.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胃肠肿瘤病人的快速康复外科营养新理念.外科理论与实践.;13(5):-.

PageCP,RyanJA,HaffRC.Continualcatheteradministrationofanelementaldiet.SurgGynecolObstet.;(2):-.

黎介寿.肠衰竭——概念、营养支持与肠粘膜屏障维护.肠外与肠内营养.;11(2):65-67.

NajeraO,GonzalezC,ToledoG,etal.Flowcytometrystudyoflymphocytesubsetsinmalnourishedandwell-nourishedchildrenwithbacterialinfections.ClinDiagnLabImmunol.;11(3):-.

YachidaS,SasakoM,TobinaiK,etal.SuccessfultreatmentofaprimarygastricT-celllymphomalackingthehumanT-cellleukemiavirustype1.Hepatogastroenterology.;57(98):-.

沈玉光,许金良,杨宗林,等.流式细胞术测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

赵桂彬,曹守强,张凯,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7(4):-.

ShuXL,YuTT,ZhongJX,etal.Effectofglutamineonintestinalbarrierfunctionfollowinglivertransplantationinrats.EurRevMedPharmacolSci.;18(14):-.

黎介寿.营养支持治疗指南的“读”与“用”.肠外与肠内营养.;18(2):65-67.

ManbaN,KoyamaY,KosugiS,etal.Isearlyenteralnutritioninitiatedwithin24hoursbetterforthepostoperativecourseinesophagealcancersurgery.JClinMedRes.;6(1):53-58.

PreiserJC,FraipontV,QuilliotD.Trialoftherouteofearlynutritionalsupportincriticallyilladults.NEnglJMed.;(5):-.

原文参见:肠外与肠内营养.;23(2):87-90.

中华医学会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by/4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