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何大爷来说,55岁本应是退休开始享受人生的好时光,但是他却愁得不行。原来他晚上睡觉时总反酸、胸闷得难受,经常整夜辗转反复睡不着。
他心想:不会是冠心病吧?医院做检查。结果,得到的诊断却出人意料:并不是什么冠心病,而是——反流性食管炎!
其实,像何大爷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虽然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差别不大,但却在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
胃酸为何反流?
通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还有一道“闸门”:下食管括约肌,可以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
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下降甚至消失,食道下端括约肌的“闸门”很容易“失灵”,胃内容物就会倒流进入食道。
富含大量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的食物,易造成食道黏膜损伤,引起炎症、糜烂甚至溃疡,从而形成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近年来,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烧灼感:餐后1小时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烧灼感或疼痛,可向颈、肩、背扩散,平卧或躯干前屈、弯腰时加重。
2、胃内容物反流:反胃常伴随烧灼感同时出现,酸性或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溢入口腔,当躯干前屈或卧床时易出现。
3、吞咽困难:由于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多呈间歇性吞咽困难。如果为持续性吞咽困难常提示食管狭窄。
4、出血:由于食管黏膜损伤,可有慢性少量出血。
其中,反流和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症状,80-90%的患者都会出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饱胀、腹部不适。还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咽干、咽堵塞感、哮喘、慢性咳嗽、鼻咽腔症状等。
反流性食管炎爱“伪装”
正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多样,容易迷惑大家,让大家误认为这是冠心病、呼吸科疾病或者咽喉炎。
1、伪装成冠心病
由于支配心脏、食管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均位于同一脊髓中枢内,两者病变引起的内脏性疼痛可出现重叠。年龄大、有胸闷、憋气症状,尤其曾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的患者更会自认为是冠心病作祟。
2、伪装成呼吸科疾病
反流物刺激食管化学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引起支气管痉挛,咽喉部对酸超敏感,被吸入呼吸道内的酸性物质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化学性损伤,从而引起呼吸道症状。
对于无季节性发作的咳嗽、甚至哮喘尤为要警惕该病。
3、伪装成咽喉炎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等酸性物质可与咽喉部粘膜直接接触,造成粘膜受损,并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仅次于慢性胃炎和溃疡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长期病痛将对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患病后,该注意什么?
1、饮食
在饮食上要注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忌烟、酒、咖啡、巧克力、酸食和过多脂肪;吃低脂的食物,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
肥胖病人要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时尤甚。
2、睡姿
也有些病人白天症状不明显,晚上睡觉时就容易烧心,这主要与睡姿有关。
胃食管反流经常在平卧时复发,因为平卧时反流是水平运动,比坐立位自下而上的垂直运动要容易得多。
同时,当处于睡眠状态时,胃上下口的两道门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抑制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减弱。
喜欢平卧的朋友不妨将头垫高15~20厘米,这样对减轻平卧反流是个有效的好办法。
另外,慢性消化不良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睡前进食、常饮浓茶,也容易出现烧心、吐酸。
如果出现反酸、胃部烧灼感、烧心感等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绝对不能耽误,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切不可自行用药。
专家推荐靖占元中医副主任医师
出身中医世家,岳美中先生再传弟子。从事中医30余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学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内科学》主讲老师,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治内科及妇科诸病。
擅长治疗脾胃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腹泻、结肠炎、胆囊炎、胆石病、慢性胰腺炎、上呼吸道感染、久治不愈感冒、咳喘、冠心病、心律失常、中风、脑梗塞、眩晕、顽固性头痛、失眠、焦虑、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鼻炎、自汗、口腔溃疡、口气,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阳痿、早泄、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调理、各种疑难杂病。
出诊时间:每周一、三、四(全天),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如您身体有任何不适,可点击“阅读原文”立刻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