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思考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蓬勃发展。截至年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随着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攀升,基础设施建设及交易制度日趋完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有助于满足境内外发行人及投资者日益增长的投融资需求,提升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

债券市场开放是指对非居民的开放,非居民以发行人或投资人的身份进入本币债券市场或赴他国债券市场开展投融资活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现实意义。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一方面,债券市场开放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将高质量的国际资本“引进来”,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拓宽实体企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境内债券发行人海外融资的积极性,为企业“走出去”直接融资提供平台,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为产业创新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应对美欧经济体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货币外溢性冲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发,为避免经济从大衰退进一步发展为大萧条,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实施出台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国际主要货币的利率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中国经济的外循环面临欧美国家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作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利于境内外资金相互流通,提高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能力,平衡境内外市场金融资源的供需关系,从而有效应对欧美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完善境内债券市场建设。债券市场通过对外开放,对标境外市场的成熟机制和先进理念,促进交易方式和债券产品的创新。通过基础设施双向互联互通,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交易规则和制度文化,优化境内市场在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结算登记等方面的操作实践。债券发行及投资链条中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在服务境内外企业及投资人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有助于降低全市场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保障境内外发行人及投资者的权益,以及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和系统性开放。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巩固香港联结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头堡作用,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香港试点的各项互联互通机制,既遵从了各市场原有的规则,又通过政策创新,协调连接境内外不同制度的市场。香港是联结内地资金和国际市场产品的重要渠道,不仅能为境内发行人提供连接全球的发债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提升发行人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境内机构投资者能够更便利地“走出去”配置境外债券,推动境内投资者及资金流向香港市场,拓展了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空间。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互促进

人民币国际化自年起步以来取得了斐然成就:人民币在境外支付、计价、交易流通环节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并纳入SDR货币篮子。但其与真正的国际货币仍有一定距离,国际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一季度发布的报告,人民币在全球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占2.45%,排名第五,较年刚加入SDR篮子时上升1.4%,美元和欧元分别占59.5%和20.6%,日元和英镑分别占5.9%和4.7%。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年6月发布的报告,总份额为%的全球各币种的日均交易量中,美元占88%、欧元占32%,人民币仅占4%。

过往研究指出,一国债券市场的开放能有效提高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发展以本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市场,有助于该国实现货币国际化。美元及欧元的国际地位差异也被部分学者归因于其债券市场的差异,强大活跃的美国债券市场使美元成为国际重要储备资产,而欧元区并不具备这一优势。欧元国际化程度、国际地位始终不及美元的主要原因在于欧洲金融市场较为分散,缺乏以欧元定价的安全资产。

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经济体量要大;第二,货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汇率及通胀程度均能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波动,且国家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等;第三,金融市场成熟开放。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基本实现了前两个条件,但金融市场尚不成熟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不同于其他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主要通过经常项目的贸易结算及离岸市场发展推进的。但在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预期转弱及经常项目结算的不平衡,导致人民币流出后离岸市场缺乏可投资的金融标的,从而回流受阻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由此可见,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债券市场,通过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形成资金回流,畅通资金循环,能够促进人民币的货币职能由贸易结算货币演进为投资或储备货币。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的市场份额亦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资本项目可兑换需协调推进,才能相辅相成。

我国债券市场

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走向“深水区”,一系列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探索加快落地,我国债券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2年,我国允许合格境外机构通过QFII投资境内交易所市场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起点;年12月交易所试点运行RQFII制度,并于两年后批准RQFII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资格。年9月,QFII/RQFII取消投资额度限制,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资便利性,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年推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投资渠道(CIBMDirect)。年,在以上非居民投资境内债券通道的基础上,债券通(BondConnect)正式上线,联通内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场,并以香港市场为门户,联结全球投资者,使国际投资者可以更便捷地投资境内债券市场中所有类型的债券,债券市场境外投资主体范围逐步扩大,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债券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开通初期仅提供对资金北向流通的支持,即境外投资者通过“北向通”进入内地债券市场。根据债券通网站,截至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超4万亿元(其中国债2.39万亿元、政策性金融债1.08万亿元),而在“债券通”开通之初,余额仅为亿元。与此同时,交易日趋活跃,债券日均交易量从开通之初的15亿元增长至年末的.8亿元。境外参与机构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人总数达到家,其中全球百强资产管理机构有70余家。年9月,“南向通”正式上线,为中国境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海外债券投资渠道,进一步连接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

综上,目前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可以通过QFII/RQFII、CIBMDirect及债券通渠道进行,其中债券通为最主要渠道。具体来看,QFII/RQFII和CIBMDirect采用结算代理模式,该模式是全球央行和大型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主要渠道。而债券通无需签署结算代理协议,备案时间更短;交易主要通过电子平台达成,操作更便捷且符合国际主流做法,是境外中小投资机构较多采用的投资渠道。此外,自年4月起,我国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先后被全球三大债券指数纳入,为中国债券市场带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进一步连接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债券市场。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要标志,反映了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平稳向好和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彰显了中国债券市场日益提升的全球影响力。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外资流入呈强势增长态势,人民币资产对希望寻找确定性的国际投资者展现了强大的吸引力。疫情后,中国率先复工复产,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韧性十足、避险属性增强,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特别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ngzhouxianhua.com/jbby/11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